期刊文献+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述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从市民社会理论被提出以来,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学者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的阐释。近20年来,这个在西方语境下出现的概念逐渐被汉语学界所关注,研究者试图用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变迁,并构建未来社会的发展图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市民社会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分析了该理论的长处与不足。
作者 阎凤桥 赵静
出处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6期224-225,241,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中央编译局,2009年.
  • 2[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 3孙立平.“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及民众间互动关系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第2期.
  • 4邓正来,景跃进.“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年第11期.
  • 5William T. Rowe, The Public Sphere in Modern China, Modern China, Vol.16, No.3, July 1990.
  • 6Mary Backus Rankin, Some Observations on a Chinese Public Sphere, Modern China, Vol.19, No.2, April 1993.
  • 7William T. Rowe, HANKOW: Conflict and Community in a Chinese City, 1796-1895,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 8Frederic Wakeman Jr., The Civil Society and Public Sphere Debate: Western Reflections on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Modern China, Vol.19, No.2, April 1993.
  • 9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7页,第26页.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