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理论执迷与传播困境:革命话语的内在悖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型,在行文风格上看即从感性化写作到学术型写作的转型,革命文学论者进行了偏执的"理论"建构。从文本与创作主体性的角度进行衡量,"五四"作者由于文化自信心而有意突出自我主体性,而30年代的作者则由于文化信心的缺乏转而在对理论的依赖中隐匿自我。革命话语的学术化转型虽然在思想理念的传播上更为严密、逻辑性更强,但其对感性思维的抑制、受众面的狭窄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反修辞倾向都造成了传播困境。
作者 张剑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157,共6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ZS049) 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QN-61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 1成仿吾.祝词[J].文化批判,1928(1).
  • 2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J].文化批判,1928(2).
  • 3成仿吾.全部的批判之必要-如何才能转换方向的考察[J].创造月刊,1928(10).
  • 4彭康.“除掉”鲁迅的“除掉”[J].文化批判,1928(4).
  • 5编辑后记[J].思想,1928(3).
  • 6张宝明.思与言:中国近代思想文本中的文学修辞[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2):118-124. 被引量:2
  • 7胡适.胡适说文学变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44.
  • 8陈独秀.宪法与孔教.新青年,1916,(2).
  • 9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G]//郭沫若研究资料: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58.
  • 10麦克昂.留声机器的回音--文艺青年应取的态度的考察[J].文化批判,1928(3).

二级参考文献48

  • 1张宝明.新文化元典与现代性的偏执:五四启蒙精神与“内圣外王”思维的吊诡[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70-74. 被引量:4
  • 2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译本[C].人民出版社,1971版.第32~33页.
  • 3任鸿隽.吾国学术思想之未来[J].科学,1916,2(12):1291-1291.
  • 4唐钺.吾国人思想习惯的几个弱点.东方杂志,1922,20(7).
  • 5严复.严复集: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6茅盾.我们所必须创造的文艺作品[J].北斗,1932,2(2).
  • 7[德]康德.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什么是启蒙?[A].[美]詹姆斯施密特.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C].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A].转引自伍蠡甫编.西方文论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 9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学衡,1921,(1):16-16.
  • 10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A]//梁启超全集(第七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3921.

共引文献6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