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自组织理论视域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过程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的长期性的基础上,指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属性特点及其模式形成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加速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的建议。
作者
阎为民
王久和
杨菁
机构地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4年第3期15-19,共5页
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对接的专业组织嵌入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JYB006)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长期性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7
1
G·尼科利斯,I·普里戈京.非平衡系统中的自组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
黄昌华,苏和平.
用系统思想指导课程体系改革之设想[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1):35-38.
被引量:2
3
胡海岩.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观[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2):1-5.
被引量:30
4
周晶晶,姜华.
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
.中国研究生,2011(7):50-52.
被引量:6
5
何丽.
专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3(3):123-125.
被引量:7
6
胡海岩,王在华.Dynamicas of controlled cechanical systems with delayed feedback [M]. Berlin: Springer--ver- lag, 2002.
7
李建华.
超循环:一个完整的自组织原理[J]
.系统科学学报,1995,9(1):82-87.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王沛民.
工科课程结构模块的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4,16(2):5-11.
被引量:4
2
黄昌华,郭庚田,白彩勤.
采用三层次培养方案进行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17(1):47-49.
被引量:4
3
贾利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
[英]拉卡托斯(Lakatos,I·) 著,兰征.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5
胡尊利,刘朔,程爱霞.
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8,29(8):24-28.
被引量:138
6
陈非,赵西萍.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特征模型初探[J]
.中国人才,2009(5):68-69.
被引量:19
7
王培君.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35-39.
被引量:50
8
肖贻杰.
就业能力相关概念辨析[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12):90-92.
被引量:28
9
陈浩.
有计划高起点地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访国家教委专职委员、高教司司长周远清[J]
.中国高等教育,1995(Z1):21-23.
被引量:22
10
徐越.
迈向新世纪的抉择——“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讨综述[J]
.中国高等教育,1995(Z1):24-27.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61
1
熊娜.
“双一流”建设中的研究生教育探究[J]
.湖北招生考试,2020(5):20-23.
2
徐珏燕,丁丽,张乐益.
论城市:一个自组织演化系统[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S1):168-170.
被引量:7
3
张庆临.
创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9):238-238.
被引量:3
4
黄浩.
企业、市场和政府的超循环发展观[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3(2):8-11.
被引量:2
5
刘建香.
超循环理论在供应链联盟中的应用[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3):26-28.
被引量:3
6
李焕荣.
基于超循环观的战略网络进化过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186-188.
被引量:9
7
刘福星,杨艳萍.
超循环理论视角下供应链节点企业研发创新的应用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7):14-15.
被引量:2
8
赵珂,冯月.
城乡空间规划的生态耦合理论与方法体系[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31(1):94-98.
被引量:9
9
杨艳萍,刘福星.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供应链节点企业动态联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4):93-95.
被引量:1
10
惠让松,杨雪琴.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他律与自律[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3):331-333.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22
1
李章泉,王洪松.
突出专业学位特色优化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30-33.
被引量:13
2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
李宗植,蒋莉莉.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现代高教改革与研究,2006(3):8-9.
5
顾明远.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十年的思考与建议[J]
.教师教育研究,2008,20(3):1-3.
被引量:30
6
洪芳,张成军,汪忠.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生物学教学,2008,33(8):13-16.
被引量:3
7
李子江.
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学术化倾向及改革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5):62-66.
被引量:38
8
杨根伟.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摭谈[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7):96-99.
被引量:3
9
张兰.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思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11(1):52-53.
被引量:32
10
刘建银.
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多样化问题的政策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9-34.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卢晓梅,柯文山,彭宇.
政策引领下生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J]
.生物学杂志,2016,33(3):117-120.
被引量:5
2
赵文廷,张蓬涛,张利,安丽娜.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培训质量分析与改进措施[J]
.科教导刊,2016(11X):19-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平,余圆圆,袁久刚,王树根,崔莉,范雪荣.
基于轻化工程与生物技术交叉融合的专业硕士培养探究[J]
.纺织科技进展,2016(9):50-52.
2
余秀梅,辜运富,向泉桔,赵珂,陈强,马孟根.
激励研究生创新思维,探索高级微生物学教学改革[J]
.生物学杂志,2018,35(5):109-112.
被引量:6
3
李增娇,徐敏华,张月明,郑晓蕙.
从学位论文的热点主题分析我国近十年生物教育类硕士的培养[J]
.生物学杂志,2018,35(5):123-126.
被引量:3
4
郑征,朱军.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浅析——以某地方高校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8(47):55-56.
被引量:8
5
赵胡,樊明琴,肖桠焜.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的生物课程与教材分析课程教学探析[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7(2):127-130.
被引量:2
6
张凤琴,李晶晶,潘小月,肖云丽,董洪进.
我国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培养现状[J]
.创新教育研究,2024,12(8):56-63.
1
伊鹏,刘衍聪,马晓丽,张琳.
工程图学“图感”形成过程分析及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1):84-85.
被引量:4
2
陈彦文,牛晚扬.
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162-162.
被引量:2
3
杨泽恒,周绍艳,王彭德,亢红道,何彩香.
关于落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10):64-66.
被引量:9
4
高素玲,段德功,宋清华.
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4(2):105-106.
被引量:4
5
张纯纯.
我国民办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其主要路径分析[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6,0(4):42-42.
6
王向东.
论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学科建设的作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14(20):22-24.
被引量:1
7
海金萍,张钟,张玲,邱松山.
地方普通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
.价值工程,2012,31(5):182-183.
被引量:3
8
陈媛婧,曲贵民.
试析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的契合——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7):153-155.
被引量:5
9
胡锐,邹祖莉.
“香蕉”球的奥秘与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06,24(12):21-22.
被引量:8
10
李莉,王守荣.
让高效思维对话成为“诱思—探究”学习的助推器——“性状的遗传”一课科学思维形成过程分析[J]
.中学生物教学,2008(8):21-23.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