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余华《活着》中“人”的主题意义书写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先锋小说显示了先锋作家们精神探索中的孤独无依感,人性、死亡贯穿了先锋小说的主题,由于先锋小说这种悲剧性的人格书写以及其中透露出的深深的无助与无力感,才使得它有关“人”的主题建构变得绝望而震撼,先锋作家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是对于人类终极命运的无限关怀。作者余华在直面人生苦难的同时始终以一种超然旁观的心态观照历史与现实,整篇小说中,作者以一种旁观者的眼光直面现实与人生,但是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的谋篇布局以及字里行间隐藏着的情愫,感受到作者最大限度的勇气和真诚。
作者
马黎华
机构地区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共2页
关键词
活着
生存
意义
苦难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魏来.
苦难的救赎之路——余华小说苦难主题解读[J]
.才智,2010,0(6):94-95.
被引量:3
2
程桂婷.
重读《活着》:探析余华创作思想的流变[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85-88.
被引量:6
3
刘忠.
“先锋小说”是一个历史概念[J]
.小说评论,2006(4):45-48.
被引量:2
4
施津菊.
论当代文学中的死亡叙事[J]
.天津社会科学,2006(3):104-106.
被引量:1
5
洪治纲.
先锋文学聚焦之十八 永远的先锋[J]
.小说评论,2002(6):16-20.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夏中义,富华.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J]
.南方文坛,2001(4):28-39.
被引量:73
2
王斌,赵小鸣.
余华的隐蔽世界[J]
.当代作家评论,1988(4):104-109.
被引量:6
3
郜元宝.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J]
.文学评论,1994(3):88-94.
被引量:89
4
索飒,海因兹.迪特里齐(Heinz Dieterich).
知识分子危机与批判精神的复苏(一)[J]
.读书,2002(5):31-37.
被引量:15
5
刘郁琪.
欲望视野中的生存困境——论余华小说《兄弟》中的“离合”“悲欢”[J]
.当代文坛,2006(5):57-60.
被引量:4
6
王彬彬.残雪、余华:“真的恶声”?[M]∥一嘘三叹论文学.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7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46 页.
8
魏巍.《我是怎样写<东方>的》.肖溪编.《军事题材小说创作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89页.
9
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自由与奴役》.张百春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38页.
10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道德》.莫伟民等译,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61页.
共引文献
18
1
王琳.
《活着》中故事与小说艺术的互融[J]
.长城,2012(12):46-47.
2
俞冬梅.
高觉新:“体制化”家庭的囚徒[J]
.长城,2012(12):48-49.
3
汤红.
论先锋文学的探索之路[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3):54-56.
被引量:3
4
杨理沛.
再谈先锋文学的综合成因[J]
.阅读与写作,2007(5):1-2.
被引量:1
5
赵晓梅.
从“生存论分析”探讨余华的《活着》[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3):110-111.
6
杨理沛.
谈先锋文学的“反叛”及其转型[J]
.阅读与写作,2008(4):4-5.
被引量:1
7
李莉.
真实的建构与审美的回归——论先锋小说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6):63-66.
被引量:1
8
史莉娟,刘琳.
在裂变与沉淀中行进——2009年余华研究综述[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5):57-64.
被引量:8
9
杨剑龙,钟晔,陈冬梅,吴国华,黄美蓉.
“把它打碎之后进行重新组合”——马原《冈底斯的诱惑》重读[J]
.理论与创作,2010(6):59-63.
10
陈理宣,张恒军.
论“先锋小说”语言的疏离效果[J]
.社会科学家,2011,26(12):139-142.
被引量:1
1
刘素玲.
试论白先勇小说的宗教情结[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6):16-17.
2
马翼梅.
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索——浅谈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J]
.榆林学院学报,2008,18(5):76-78.
被引量:1
3
王金茹,王学谦.
萧红作品的主题建构及审美表现[J]
.文艺评论,2013(6):148-151.
4
洪鹄.
刘慈欣 投向广阔宇宙的最后目光[J]
.人物,2015,0(12):118-122.
5
刘慈欣:投向广阔宇宙的最后目光[J]
.中国故事,2016(1):64-65.
6
刘如鹏.
浅谈刘恒笔下人物的生存困境[J]
.大观周刊,2011(33):25-25.
7
唐天茹.
论《等待戈多》的人物形象[J]
.青年文学家,2014,0(7Z):119-119.
8
张佐邦,布小继.
原罪意识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72-77.
被引量:1
9
李红绿.
从翻译他者到建构自我——刘半农对译诗主题的借鉴[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3):91-93.
被引量:1
10
杨林昕.
文化的良知与终极命运的反思——论余秋雨散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35-138.
被引量:3
芒种(下半月)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