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机制研究——基于SIP模型的认知新解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虚拟语气作为英语中三大语气之一,一直是语法和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焦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虚拟语气的定义、本质、分类、成因及语用意义等多方面进行解读。文章尝试整合认知语言学中的突显观、象似观及原型观,以意义突显(S)为目的,象似性理论(I)为策略和手段,进而得出英语虚拟语气有原型与非原型(P)之分(即原型论)的结论。通过对三观的整合,形成一个全新的SIP模型,以期对英语虚拟语气的内在机制作出统一连贯的解释,使学习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虚拟语气。
作者 王佳音
机构地区 四川外国语大学
出处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0-102,共3页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 2吴颖.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6):90-93. 被引量:3
  • 3F. Ungerer & H.J. Schmid./n 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 5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 6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 -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 7Taylor, John.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p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OUP, 1989.
  • 8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10.
  • 9李成海.英语虚拟语气中的动词时态:心理距离视角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二级参考文献5

共引文献76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