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传统大学精神在高职院校的个性化传达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塑造和弘扬大学精神,对于提升大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力量,我国的高职院校从办学定位到育人目标都与传统大学有着显著差异。其短暂的发展历史、特殊的运行模式、不一样的教育目标以及人们带有偏见的评判标准等,使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大学精神的积淀中收获甚少。高职院校确有必要寻觅、传达其大学精神,但亦不能简单复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精神。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在具备普遍性意义的基础上,应有自己个性化的传达。高职院校应从敬业守信的职业情怀、源远流长的区域文化以及经世致用的课程文化中吸取营养,形成自身独特的大学精神。
出处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49-53,共5页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试分析研究"(编号:BJA090056) 主持人:郭兆明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杨建宏,张美欧,姜运隆.论大学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1(20):128-129. 被引量:4
  • 2[美]布鲁贝克·J.高等教育哲学[M].郑继伟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2.
  • 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7-68.
  • 4[英]约翰·亨利·纽曼,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大学的理想(节本)[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6.
  • 5刘伟民.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及分类统计[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14158&cata_id=N008.
  • 6赵军,惠鑫.地方大学与区域文化的互动机制研究[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8-10. 被引量:1
  • 7赵祥麒.外国教育家评传(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 8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39.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256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