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2000年第6期85-89,共5页
Theory Journal
同被引文献36
-
1杨军.浅谈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J].湖北水力发电,2002(4):78-80. 被引量:2
-
2李华威.试论知识产权战略中的知识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9):26-30. 被引量:6
-
3郑玉香.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J].辽宁经济,2003(5):15-16. 被引量:3
-
4凌金铸.中美知识产权冲突与合作的影响——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化进程探析[J].江海学刊,2005(3):215-219. 被引量:7
-
5周霞,张海鸥.我国大型电子信息企业的专利现状及分析[J].商业研究,2005(12):142-145. 被引量:6
-
6戴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国企业应对美国337条款的有效途径[J].国际贸易问题,2006(2):115-120. 被引量:14
-
7刘凤朝,孙玉涛.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活动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5):126-129. 被引量:5
-
8赵超.企业专利战略: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7(1):9-11. 被引量:5
-
9罗锐韧.中国与WTO全书[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9..
-
10杨兆清.身患“知识产权软骨症” 中国技术艰难突围.民商法学,2005,(6).
引证文献12
-
1房红琳,杨玲莉.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4):72-74. 被引量:14
-
2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土地估价师考试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5(7):27-27.
-
3戴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国企业应对美国337条款的有效途径[J].国际贸易问题,2006(2):115-120. 被引量:14
-
4孙万东,修薇薇,刘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论要[J].现代情报,2006,26(10):192-194. 被引量:3
-
5冯晓青.我国企业专利申请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从企业专利申请与经济实力的关系论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62-67. 被引量:7
-
6李发生,李军.论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4):101-101. 被引量:2
-
7谷军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4):122-124. 被引量:2
-
8吴云才.试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前沿,2009(6):154-156. 被引量:2
-
9高金娣.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7-59. 被引量:2
-
10张永.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问题研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9(3):73-75.
二级引证文献52
-
1郑玉香.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J].辽宁经济,2003(5):15-16. 被引量:3
-
2鲁德华,刘卫国.关注恐怖活动新动向[J].瞭望,2002(42):60-61.
-
3翁建兴,罗建华.技术型跨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动因探析[J].经济与管理,2006,20(3):65-68. 被引量:3
-
4翁建兴,罗建华.跨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动因——一个理论分析视角[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1):1-5.
-
5李月明.对我国知识产权现状的分析与对策思考[J].科学与管理,2006,26(1):32-35. 被引量:8
-
6翁建兴,罗建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模式和类型的选择——基于SWOT分析法和战略聚类模型的理论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7):168-170. 被引量:6
-
7樊斐然.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贸易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06,20(3):8-12. 被引量:1
-
8李培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6,23(6):81-84. 被引量:15
-
9姜鸿,张艺影.美国对华337调查的原因与我方对策[J].经济管理,2007,33(1):16-19. 被引量:6
-
10卢鹏,董雄报.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的长远发展[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2):4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