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之考量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9年3月9日,中央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此项工作开展已有五年,尽管已取得不少成绩,化解了不少的矛盾,但笔者认为,由于没有统一的救助法律规范,因此目前开展的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工作仍是一个暂时的权益措施,要真正解决刑事被害人的救助难题,仍期望国家在此领域立法。
作者
马骊华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Jorunal of Yunan University Law Edition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救助
立法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张荆红.
“维权”与“维稳”的高成本困局——对中国维稳现状的审视与建议[J]
.理论与改革,2011(3):61-63.
被引量:39
2
于建嵘.
维权就是维稳[J]
.人民论坛,2012(1):23-23.
被引量:20
3
于建嵘.
“信访综合症”背后的潜规则[J]
.人民论坛,2010(10):50-51.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李昌平.上访者为何越来越向北京集中[J/OL].三农中国http://www.snzg.cn.2006.
2
国家长期战略研究小组(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执笔).最严重的警告--中国社会不稳定的状况调查与分析[M].王绍光.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的与途径[M].北京:三联书店,2007.364-384.
3
清华大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报告.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c].2010-04.
4
冯仕政.防范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若干建议[M].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汇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
毛飞.中国式维权与领导批治现象[EB/OL].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l036/3041994.html.
6
陈志柔.后改革时期中国多样的集体抗议[C].“第七届组织社会学实证研究工作坊”会议论文.1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预算司.2009年全国财政支出决算表[EB/OL].http://yss.mof.gov.cn/2009nianquanguojuesuan/201007/t20100709_327128.html.
8
清华大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纽报告.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c].3.
9
于建嵘.
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J]
.学习与探索,2009(5):113-118.
被引量:139
10
施雪华,杨丹华.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资本建设[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5):20-23.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77
1
刘升.
基层治理中的“权力执行碎片化”研究——以城管执法为研究对象[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2):117-130.
被引量:10
2
尹利民.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信访的实践逻辑及其风险[J]
.理论与改革,2011(1):95-98.
被引量:5
3
石晶.
乡镇信访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其深层次原因[J]
.农村经济,2011(11):88-91.
被引量:1
4
王晓东,王宇飞.
涉农上访问题解决机制探析[J]
.农业经济,2012(2):83-85.
被引量:1
5
邹满玲.
走出维稳悖论:亲民、和谐、理性维稳的回归——从“打错门”事件谈起[J]
.行政与法,2011(1):53-55.
6
吴秋玫,彭汪洋.
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的经济学视角分析[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2):29-34.
7
江永良,孟霞.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信访制度研究[J]
.理论月刊,2012(5):139-144.
被引量:3
8
胡朝阳.
论网络舆情治理中维权与维稳的法治统一[J]
.学海,2012(3):114-120.
被引量:20
9
相庆梅.
解决纠纷视角下的信访制度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12,27(4):41-44.
被引量:2
10
于建嵘.
当前压力维稳的困境与出路——再论中国社会的刚性稳定[J]
.探索与争鸣,2012(9):3-6.
被引量:95
同被引文献
16
1
程红.
刑罚与损害赔偿之关系新探[J]
.法学,2005(3):73-79.
被引量:19
2
陈晓明.
论修复性司法[J]
.法学研究,2006,28(1):52-61.
被引量:66
3
许志.
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构想[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4):146-151.
被引量:14
4
[美]约翰·罗尔斯 何怀宏 何包钢 廖申白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
5
张冬梅.
人权的法律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河北法学,2007,25(10):79-82.
被引量:3
6
薛国骏.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J]
.河北法学,2008,26(11):181-185.
被引量:12
7
张亚军,翟海峰.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法理分析[J]
.河北法学,2009,27(9):90-93.
被引量:5
8
谭志君.
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多元模式[J]
.政法论坛,2010,28(5):153-158.
被引量:8
9
朱铁军.
刑法与民法之间的交错[J]
.北方法学,2011,5(2):48-57.
被引量:19
10
邓崇专.
刑事法与民事法的冲突与融合——菲律宾刑法典中的“民事责任”条款及其启示[J]
.河北法学,2011,29(7):174-18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向琳.
论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构建[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5(2):59-61.
2
黄美强.
走向融合的刑事法与民事法——基于菲律宾刑法中“民事责任”条款的启示[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76-83.
被引量:3
3
程漫莉.
论刑事被害人的救济[J]
.传播与版权,2016(12):151-152.
4
唐吉宏.
中外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对比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6):88-89.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德玉.
试析刑事法与民事法的冲突与融合[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18):5-6.
被引量:1
2
李雪菁.
东南亚国家弱势群体刑罚规制对我国的启示[J]
.黑河学院学报,2021,12(1):12-14.
3
吴爱林.
刑事法与民事法的冲突分析与调整对策[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2(9):62-64.
被引量:1
1
范利萍.
浅析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9):196-196.
2
林海飞.
关于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设想[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9):137-138.
被引量:1
3
王永贵.
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J]
.群众,2013(9):23-24.
4
无.
自觉把坚持群众路线作为“三农”工作的生命线[J]
.求知,2014(4):20-22.
5
李达军.
当前反腐败斗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12(3):21-24.
6
张自忠.
立足本职践行群众路线[J]
.云南人大,2014,0(8):13-15.
7
吉光明.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在检察机关的实践与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5):185-185.
8
谢鲜.
试论如何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S2):26-27.
9
唐群丽.
浅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3):30-30.
10
代春波,姚嘉伟.
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实证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10):89-94.
被引量:11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