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艺术学学科理论建构与艺术本质新论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览现今使用的艺术学理论教程,可以发现,现下的艺术学教程大体水准都不甚高、艺术学体系也远没有文学理论体系完善,相关研究者也没有表现出较为鲜明的艺术学的专业性,而目前艺术学学科领域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科理论框架问题。在广泛总结、吸收多种艺术本质论的基础上,从艺术的内在特征阐述"艺术是生命之歌"这一艺术本质新观点。
作者
曹顺庆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38,共6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
艺术本质
生命存在
生命升华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1
阮元.十三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
刘若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
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M].辛未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980:21.
4
郭庆藩.庄子集释:下[M].北京:中华书局,1961:617-619.
5
唐正序,曹顺庆.生命的光环[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310.
共引文献
68
1
黄赞梅,周江平.
济慈“两个房间”说与王国维“两种境界”说比较[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0):90-95.
被引量:1
2
徐岱.
为所有人的艺术——论艺术实践的政治之维[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88-103.
被引量:3
3
周江平,黄赞梅.
论济慈“两个房间”与王国维“两个境界”的内部关系[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2):144-149.
被引量:2
4
黄庭月.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中国“五四”新文学[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51-52.
5
高建青.
五四前后“言文合一”运动论略[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6):98-103.
被引量:1
6
黄鑫.
情感的归依 童心的牵挂——华兹华斯诗中的自然[J]
.皖西学院学报,2008,24(3):136-138.
被引量:1
7
王志伟.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圣”的文字学解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8):37-38.
8
秦旭.
论华兹华斯抒情诗歌的内在张力[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6):84-88.
被引量:2
9
王姝.
柏拉图主义对浪漫主义诗论的影响[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61-64.
被引量:1
10
李艳.
“瓠”、“匏”、“瓢”考辨[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1):32-34.
同被引文献
27
1
易中天.
中国艺术精神的美学构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8(1):68-73.
被引量:19
2
摩罗.
论当代中国作家的精神资源[J]
.文艺争鸣,1996(5):25-35.
被引量:6
3
盛宁.
文学本体论与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关于西方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两点思考[J]
.外国文学评论,1987(3):3-9.
被引量:8
4
杨保愿.
侗族远祖歌(创世史诗)[J]
.民族文学,2009,0(6):102-105.
被引量:4
5
翁再红,李健.
论建构艺术学理论核心概念的影响因素[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3):129-134.
被引量:3
6
顾海良.
科学理解 系统把握 整体建设——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6(6):4-7.
被引量:17
7
何明.
学术范式的转换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J]
.学术月刊,2006,38(12):19-24.
被引量:14
8
南鸿雁,于圣维.
艺术学的学科定位及研究方法[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6(6):386-388.
被引量:3
9
刘道广.
艺术学:莫后退——论艺术学研究的学科构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1):71-76.
被引量:19
10
袁鼎生.
生态和谐的审美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2007(6):13-1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7
1
孙鹏.
“天圆地方”造型意象的现代视觉重构--论中国标志设计的方圆形态[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86-190.
被引量:10
2
汪余礼.
审美感通学批评的文艺学基础[J]
.长江学术,2017(2):94-102.
被引量:1
3
余艳青.
新时代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像表征——以2018年央视春晚为例[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4):121-124.
被引量:3
4
管新福.
贵州侗族神话和民间故事中的生命意识[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4(2):91-97.
被引量:2
5
李颖.
现代学术语境下的书法学学科构建探索[J]
.大学书法,2022(6):40-45.
被引量:1
6
张罗箫,尚明利.
艺术社会学视域下古琴与摇滚音乐的跨界探析[J]
.戏剧之家,2023(20):71-73.
7
黄葵.
天然纯真的生命旋律——贵州侗族艺术的生命美学意蕴[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4):289-298.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徐畅.
设计应用中的“方圆”意象[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7):115-115.
2
方美乔.
汉字构造法中的意象思维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19,0(7):76-77.
3
汪余礼.
审美感通学批评:内涵、特质与旨趣[J]
.中国文艺评论,2019(7):28-39.
被引量:11
4
管新福.
历代竹枝词中的贵州形象[J]
.中华文化论坛,2020(2):77-84.
被引量:4
5
杜丽涵.
综艺节目的创新趋势及价值观引领[J]
.青年记者,2020(17):75-76.
被引量:5
6
曹培培.
寻访纪实节目如何缔造“主流价值观念”——以《闪亮的名字》为例[J]
.传媒,2020(21):63-65.
7
王四莲.
四方街“自组织系统”的文化阐释与结构演变——以周城村为个案[J]
.民族艺林,2022(3):107-115.
8
邱春婷,陈圣佳,刘凯旋.
数字技术支撑下徽州地区传统砖雕图案的研究及传承[J]
.包装工程,2022,43(18):293-301.
被引量:3
9
刘广昌.
榫卯结构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J]
.丝绸,2023,60(1):122-127.
被引量:5
10
李淑华,张昊,罗丽,陈鹏宇,胡锡阶,万卫红,刘燕飞,余丽梅.
贵州省7个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比较研究[J]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3,46(3):271-277.
1
李小佳.
京剧发展瓶颈之我见——从行当失衡说起[J]
.新世纪剧坛,2014(3):25-29.
2
蒋鑫.
民间传统纹样对现代图形创意设计的启示[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3(9X):59-61.
被引量:4
3
李丽.
水墨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4):121-122.
4
游光霖.
《荷颂系列--生命之歌之八》[J]
.艺苑,2012(5).
5
大树.
钢琴音乐中的生命之歌 聆听Annie Flscher指尖下的贝多芬[J]
.视听前线,2009(9):111-111.
6
乔志亮.
生命之歌[J]
.北方音乐,2010,30(7):2-2.
7
平鸣.
大气磅礴的生命之歌——王西麟的《第六交响曲:生命之歌——2008》听后感[J]
.福建艺术,2007(4):31-32.
8
程安国.
生命之歌[J]
.词刊,2006(12):12-12.
9
黄韵.
川剧女声唱腔基础发声探析[J]
.四川戏剧,2010(1):124-125.
被引量:2
10
李有威.
与音乐一起奔跑[J]
.中外童话画刊(幻想+欢乐),2010(12).
贵州社会科学
201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