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发挥科学史在科技馆科普展教中的作用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科技馆作为我国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国内科技馆的科普展教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科学知识的表达,忽略了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要改变这种局面,应该把科学史引入科技馆的陈设和研究,充分发挥科学史的科普教育功能。
作者
于峰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上海科技馆研究设计院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87-87,共1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关键词
科普教育
科技馆
科学史
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知识
科学素养
国家战略
科学精神
分类号
G3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85
1
季民卿.
如何构建区域科普联盟的实践与思考——以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为例[J]
.科技通报,2021,37(5):120-124.
被引量:5
2
孙正聿.
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瓦托夫斯基的科学哲学观述评[J]
.中国社会科学,1990(4):29-43.
被引量:5
3
赵法茂.
科学史教育的内涵和价值[J]
.泰山学院学报,2004,26(3):88-92.
被引量:7
4
扈中平.
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24-29.
被引量:103
5
吴国盛.
科学史的意义[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1):59-64.
被引量:21
6
袁维新.
国外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研究综述[J]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0):62-67.
被引量:32
7
陈尧明,苏迅.
长三角文化的累积与裂变:吴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J]
.江南论坛,2006(5):15-19.
被引量:19
8
袁维新.
论科学史的教育价值[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3):72-77.
被引量:41
9
项红专.
美国科学史教育特色——理解科学本质[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8):38-41.
被引量:9
10
王友建,孙光环,吴元学.
高校报废仪器设备再利用的方法初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8):146-148.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7
1
鲁世林,范毅强,李侠.
科学史学科的建制、共识与影响: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22-29.
2
罗跞,周颖.
基于科技馆展品的科学史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以电磁学为例[J]
.科普研究,2018,13(6):31-38.
被引量:2
3
陈夕朦,郑念.
浅析大科学装置科普功能的实现[J]
.科普研究,2015,10(5):17-24.
被引量:13
4
于峰.
萃取海派精华,重塑江南文化——浅析长三角科普联盟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3):41-51.
被引量:1
5
张必胜,许亚亚.
科学史融入科普教育的现实审视和路径探索[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39(1):138-144.
被引量:2
6
杨波.
论科技馆发展与推动学校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J]
.现代国企研究,2017(2).
被引量:1
7
孙莹莹.
科学史——深化和表达科技馆展览主题的重要途径[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0(4):32-3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沈辛成.
博物馆里的科技、时间与历时性——叙事式科技观和我国科技博物馆的新使命[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6):15-22.
被引量:5
2
宋娴,罗跞,胡芳.
高质量校外教育的助推器:专业化科技研学教育人员的评价指标[J]
.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2):90-101.
被引量:5
3
陈夕朦,白欣,郑念.
大科学装置科普案例研究——以ITER工程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17,35(7):975-981.
被引量:8
4
江雷.
大科学时代的科普出版探索——以“中国大科学装置出版工程”为例[J]
.科技传播,2019,11(21):155-157.
5
马健铨,刘萱,葛海涛.
国外大科学装置科普功能发挥对我国的借鉴[J]
.今日科苑,2020(6):66-73.
被引量:4
6
黄荣丽,王大鹏,陈玲.
新时期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未来路径思考[J]
.今日科苑,2020(9):62-67.
被引量:12
7
匡光力,汪文强.
聚焦我国大科学工程发展问题的管理建议[J]
.科学与社会,2021,11(1):1-11.
被引量:7
8
谢起慧,李苏蕊,王薇.
我国大科学装置科普化的模式探索——基于北京地区三类装置的比较[J]
.科技传播,2021,13(7):29-31.
被引量:4
9
倪思洁.
大科学工程传播的实践体系与研究议题[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21,13(6):580-588.
被引量:1
10
于峰.
萃取海派精华,重塑江南文化——浅析长三角科普联盟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3):41-51.
被引量:1
1
杨安娜.
浅析科技馆讲解[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2):269-269.
被引量:1
2
宋健.
后人超前人[J]
.前沿科学,2007,1(1):1-3.
3
姚军.
中国蜜蜂博物馆获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J]
.中国蜂业,2012,63(3):11-11.
4
及之刚.
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教育路径[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2,2(1):15-16.
5
施佳.
科技馆如何发挥对成年人的科普教育功能[J]
.大众科技,2012,14(3):153-155.
被引量:1
6
黄时进.
耗散结构理论在科学传播实践中的应用——基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实证研究[J]
.系统科学学报,2014,22(3):67-71.
被引量:1
7
郑刚.
浅谈自主创新的若干认识误区[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4(3):83-87.
被引量:2
8
叶敬敏.
浅谈科普展品的讲解新形势[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13):283-283.
9
冯定,张强,周迪勋.
基于系统的结点分析方法实现及其应用[J]
.系统工程,1996,14(3):50-55.
被引量:3
10
赵榕.
HARD模式?日常模式![J]
.大学(高考金刊),2016,0(4):1-1.
科技导报
2014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