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中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地位的再认识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首先从理论解析的视角检视近年来人们对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主体地位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从目标主体和价值主体、有限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几个方面再认识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问题。
作者
韩延伦
曹建新
机构地区
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鲁东大学图书馆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主体地位
再认识
分类号
G6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冯铁山.
试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确立的策略[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8):123-126.
被引量:12
2
陈佑清.
从认识主体到实践主体——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教育目的观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00(1):24-28.
被引量:17
3
赵兵.
浅析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1):58-60.
被引量:10
4
殷晓静.
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地位与作用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3(7):102-103.
被引量:1
5
裴星华.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权利浅析[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89-19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鲁洁.
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
.教育研究,1998,19(9):13-18.
被引量:301
2
崔允漷,夏雪梅.
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30-34.
被引量:40
3
付瑛,宋东清.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师资培训的有效模式探析[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8-110.
被引量:4
4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
5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6
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7.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页.
8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5-76页
9
李臣之,陈铁成.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10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35
1
肖建忠.
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J]
.文教资料,2007(2):159-161.
被引量:3
2
沈云慈.
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问题思索[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5(z1):1-3.
3
但武刚.
教育目的: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2):72-75.
被引量:9
4
冯铁山.
试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确立的策略[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8):123-126.
被引量:12
5
谢文静,彭坚.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影响因素的分析[J]
.高教探索,2006(4):65-66.
被引量:27
6
方唯意,刘真,王萍.
关于病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2):115-116.
被引量:2
7
刘达志.
新兴本科院校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论与实践[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8):46-48.
被引量:1
8
谭秀武.
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2):65-65.
9
孙文静.
试论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7(1):14-16.
被引量:1
10
杨道宇.
认识主体还是实践主体——重新思考我们的课程目的[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3):114-11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
1
何银.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校本课程开发[J]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C00):49-51.
被引量:16
2
安玫.
课程环境与课程组织的进化[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3):38-42.
被引量:4
3
李志超,靳玉乐.
课程政策制订的社会参与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4(1):40-4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吴德强.
“城镇化中学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思考[J]
.成才之路,2016,0(22):35-36.
1
刘爱枝,孙琴.
浅谈人性化的教学[J]
.新课程(教研版),2014,0(10):164-164.
2
杨梅,熊苑淇,徐天凯.
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J]
.云南科技管理,2011,24(5):18-19.
3
季燕.
儿童·活动·价值——杜威课程理论解析[J]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2):80-82.
被引量:1
4
杨素云,祁洋波,张慧敏.
对创新思维的理论解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1):157-158.
5
郭煜,魏楠.
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网络公开课需求调查[J]
.中国教育网络,2014,0(10):67-68.
6
宋志臣.
呼唤教育主体的“回归”[J]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2(5):68-68.
7
王烈廷.
课时教学目标设置的策略[J]
.中国学校体育,2010,29(7):36-36.
8
汪长明.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1):58-60.
被引量:6
9
何连杰.
分层差异性体育教学策略在初中的运用[J]
.新丝路(下旬),2016(2):92-92.
被引量:7
10
白雪.
浅析义务教育的公益性[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4(8):105-105.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