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始终欣喜有一道光在黑夜里”——多多论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迄今为止,多多的写作已超过四十年,可以说是自"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就开始的当代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全程参与者和见证人——这样的资历,在当下中国诗人中并不多见,可能只有几人而已;与此同时,多多很早就建立了"诗的本体意识"以及自己的"自我意识",绝不向时代风气和流行的写作方式妥协——这样的诗人,在他那一代中,可以说绝无仅有。如果综观多多四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从与诗神订立了"最初的契约"(黄灿然语)以来,不论时代和自身境遇如何变迁,多多都从未放弃过对诗艺的忠实,也从未落入到任何的"媚俗"的境地(大概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任何妥协的可能)——写作风格和侧重点有所变化,探索的精神却始终是保持着的,并且迄今不衰。多多的"孤绝险峻",让他的诗作在当代文学中绝对是自成一格,但也为对其进行研究,带来了极大困难。尽管如此,多多的诗歌世界也并非全无入口。本文将从"早年"入手,尝试进入多多令人目眩神离的诗歌世界。"早年"更能让我们确立一些初步讨论多多诗歌的基本"座标",从而,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之后多多诗歌转变的基础。它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诗人的"来历",并且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容易理解后来的那些重大调整与改变"何以会"以及"何以会如此"发生。
作者 刘志荣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50,共2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神话.历史.小说--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史互证’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准号:09YJA75101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李章斌.多多诗歌的音乐结构[J].当代作家评论,2011(3):68-76. 被引量:13
  • 2宋海泉.《白洋淀琐忆》.《诗探索》.1994年4辑.
  • 3多多,金丝燕.《诗,人,和内潜》,见《迎接新的文化转型时期一跨文化对话>丛刊(1-16辑)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 4王家新.读多多的《我始终欣喜有一道光在黑夜里》[J].山花,2013(7):150-152. 被引量:1
  • 5《当年最好的朋友》,廖亦武,主编.《沉沦的圣殿:中国20世纪70年代地下诗歌遗照》,第212页.
  • 6石剑峰.《现在,谁还需要<在路上>?》,《东方早报》2007年9月5日C6版.
  • 7施成荣.《译后记》,《麦田里的守望者》,作家出版社,1963年版,第271~272页.
  • 8李洁非.《1962:冬天的童话》,《钟山》2010年第4期.
  • 9凌越.《我的大学就是田野--多多访谈录》,《多多诗选》,第268~269页,第271页,第269页,第275页,第271~272页.
  • 10多多.《被埋葬的中国诗人(1972-1978)》.《沉沦的圣殿》,第195页.

二级参考文献16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