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崛起”到“漂流”——日本新华侨华人诗歌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主题是"崛起",新的美学原则也在崛起(1)。"三个崛起"论(2)(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为朦胧诗摇旗呐喊,在横遭围攻之中,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轰轰烈烈且意义深远。
作者
林祁
机构地区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8-14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三十年>(13BZW135)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美学原则
中国新时期文学
徐敬亚
五四新文学
中国新诗
诗歌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
孙绍振
田原
诗歌精神
分类号
I313.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1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J].诗刊,1981,(3).
2
谢冕.《百年中国新讷史略<总序:论中国新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苇1页.
3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刊》,1979年06期.
4
格雷厄姆·霍夫(Crahamhoff).《现代主义抒情诗》,转引自[英]马尔科姆·布雷特伯里(H·Bradbury),詹姆斯·麦克法兰(JamesMcfarlame),编.《现代主义》,胡家峦,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85页.
5
林祁.《彷徨日本》,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6
田原.
在远离母语现场的边缘——浅谈母语、日语和双语写作[J]
.南方文坛,2005(5):30-32.
被引量:5
7
《田原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8
田原.《家族与现实主义》组诗,《田原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8月.
9
Richard Exner, "Exur Poeta:Theme and Varia- tions,"Books Abroad,L,no.2(spring, 1976,293).
10
易蓉.
中国近现代同人报刊的先声:早期留日学生的办报实践[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1):150-15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耿占春.
谁在诗歌中说话?[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1):72-73.
被引量:6
2
李书城.学生之竞争[J].湖北学生界,1903,(2).
3
湖北学生界.叙论[J].湖北学生界,1903,(1).
4
胡适.与一涵等四位的信[M]//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3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陈平原.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A]//程光炜主编.大众媒介与现当代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6
罗志田.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一一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A]//许纪霖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7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静庵文集[M]//王国维遗书.第3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共引文献
50
1
张艺声.
“新的美学原则”的当代学理性[J]
.东南学术,2004(5):150-154.
被引量:1
2
吕进.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J]
.文学评论,2002(5):74-81.
被引量:16
3
何向阳.
曾卓的潜在写作:一九五五──一九七六[J]
.当代作家评论,2000(4):29-49.
被引量:5
4
洪治纲.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发展主潮[J]
.小说评论,2005(5):19-25.
被引量:4
5
南帆.
现代主义:本土的话语[J]
.东南学术,2005(5):4-14.
被引量:1
6
林怀宇.
从小资形象的嬗变看大众传媒对日常生活的影响[J]
.新闻界,2005(6):126-127.
被引量:1
7
孙基林.
朦胧诗:个体内在性诗学新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2):25-28.
被引量:2
8
王爱松.
朦胧诗及其论争的反思[J]
.文学评论,2006(1):113-121.
被引量:13
9
张大为.
历史断层中的文化修辞——文化视野中的“崛起”派批评[J]
.文艺争鸣,2006(2):81-85.
被引量:1
10
林平乔.
朦胧诗人的英雄主义精神[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26-30.
同被引文献
6
1
顾世民.
《灶神之妻》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J]
.北方论丛,2006(6):41-43.
被引量:6
2
黄万华.
乡愁是一种美学[J]
.广东社会科学,2007(4):146-152.
被引量:16
3
周宁.
“巨大的他者”——日本现代性自我想象中的“中国”[J]
.天津社会科学,2011(5):101-101.
被引量:16
4
林祁.
双乡之间与双语写作——日本新华侨田原诗论[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1):126-130.
被引量:3
5
李杨.
埃德加·斯诺与“西方的中国形象”[J]
.天津社会科学,2017(5):115-127.
被引量:9
6
林祁.
在“风骨”与“物哀”之间——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30年述评[J]
.华文文学,2018,0(2):123-128.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林祁,苗田.
日籍华人女作家弥生笔下的中国形象——评弥生诗集《之间的心》[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9,27(4):68-73.
1
林祁.
从“无性”到“性无”——评日本新华侨华人母女作家及其小说[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4):92-98.
被引量:2
2
阎晶明.
批评的眼光、态度和风格[J]
.文艺研究,2005(9):12-18.
被引量:1
3
黄万华.
“在旅行中”“拒绝旅行”——华人新生代作家和新华侨华人作家的初步比较[J]
.中国比较文学,2003(3):86-101.
被引量:7
4
赵一平.
我们是灵山人(朗诵诗)[J]
.太湖,2012,0(5):70-71.
5
陈思危.
从《运行中国》看中国主题与西方叙事[J]
.当代电视,2015(8):104-105.
6
裴喆.
论明清之际的词曲之辨[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2):113-116.
被引量:1
7
裴伟.
最早批评《大地》的朝鲜文人[J]
.书城,2010(1):109-111.
被引量:1
8
柳德米拉.索罗金娜,徐家荣.
中国主题在俄罗斯诗歌中的体现[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3(2):128-132.
9
周金坤.
论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
.赤子,2016(17).
被引量:2
10
卢荻秋.
怎样咀嚼文学代沟这颗花生豆[J]
.时代青年(悦读),2010(1):33-33.
文艺争鸣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