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0世纪30年代中期张群调整中日关系的努力及其策略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35年11月至1937年3月张群任外交部部长期间,面临着日本加紧侵华的巨大压力,日方不断进行挑衅,提出种种蛮横要求,并以这时期发生的反日事件为借口,进行刁难。张群一方面须及时处理这类具体事件,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政治外交的努力,对已处于剑拔弩张的中日关系进行整体的调整,以缓解、至少拖延中日冲突总爆发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张群表现出了其较具特色的对日外交理念,也采取了一些与其前任稍异的对日策略。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日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与严峻的形势看,张群这时期的外交应对还算是于艰难险恶之中守住了基本底线。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0,共20页 Studie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外交思想研究"(11BZS04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2

  • 1社评:《日本之对华观念》,天津《大公报》,1936年8月14日,第1张第2版.
  • 2《中国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张群委员长外交报告》,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3),第663-664页.
  • 3《张外长演词之诠释》,《大公报》(天津),1936年5月27日.
  • 4.《蒋谈外交方针不变》.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七辑·一周间国内外大事述要》第9册.,.第6259页.
  • 5《部长会晤日本大使馆武官雨宫巽谈话记录》,“中华民国”外交问题研究会编:《中日外交史料丛编(4):卢沟桥事变前后的中日外交关系》,第103页.
  • 6《我外交部长接见喜多谈话纪要》,“中华民国”外交问题研究会编:《中日外交史料丛编(4):卢沟桥事变前后的中日外交关系》,第47-48页.
  • 7《日人之不赞成与中央正式开议》,《王子壮日记》第3册,1936年3月26日,第86页.
  • 8《有田就职后之表示》,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七辑·一周间国内外大事述要》第9册,第6045页.
  • 9《外交近势》,《王子壮日记》第3册,1936年1月7日,第7页.
  • 10《日本外相有田认为中日关系应作基本之调整,需先试行解决各项悬案》,朱汇森主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36年7一12月),台北,“国史馆”1988年版,第208-209页.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张群.《我与日本七十年》[M].(台湾) 中日关系研究会,1980年版.第15页,第120页,第48页,第4页,第46页,第49页,第51页,第64页.
  • 2章伯锋 庄建平.《抗日战争》第三卷(下)[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47页,第811页,第802页,第808页,第812页,第812页,第802页,803页,第849页,第850页.
  • 3.《张群先生对日言论选集》[A]..《任外交部长的回忆》[C].台湾中日关系研究会,.第278页.
  • 4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卷)[M].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302.
  • 5日外务省.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下)[M].东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5.306.307.
  • 6外交问题研究会.中日外交史料丛编(五)[M].台北:外交问题研究会,1964.472—474.
  • 7抗战以前之中日关系[M].台湾:自由出版社印行,1962.76,80.
  • 8李云汉.宋哲元与七七事变[M].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3.55.
  • 9秦孝仪.蒋总统集[M].台湾:中华学术院印行,1974.912,642,669.
  • 10我与日本七十年[M].台湾:中日关系研究会,1980.46,49,52,49,46,55,65.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