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由虚入实”的“说话”——从《一句顶一万句》到《我不是潘金莲》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一句顶一万句》到《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的两部长篇小说同声相应,都是在探询人与人之间"说不着话"的心灵困境。二者可谓是从"似实还虚"走到"由虚入实"。而且在表现了人们由于"说不着"而造成的不尽尴尬背后,小说也深入揭示了中国人说话爱"绕"的心理传统。同时,这两部形态独具的小说也进一步掘进了当代汉语写作的审美空间。
作者
郝朝帅
机构地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5,共6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说话”
“虚与实”
“绕”
文学突围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我不是潘金莲》,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
2
朱玲.《刘震云:我触摸着幽默的底线》,《北京青年报》2009年8月9日.
3
吴波.《对话刘震云:许多作家假装是“知识分子”》,《广州日报》2012年8月5日.
4
[法]雅克·德里达.《延异》,朱立元主编.《20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3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10页.
5
张英,谢诗辰.《话找话,比人找人还困难——专访刘震云》,《南方周末》2009年6月10日.
6
赵京华.《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译者后记”,三联书店,2003年.
7
孟繁华.
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J]
.文艺争鸣,2005(5):6-9.
被引量:5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金惠敏.
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167-178.
被引量:53
2
.《网上道德感在弱化》[EB/OL].大洋网讯,2000年12月21日.
3
.[EB/OL].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2005—3—149:19:09.
4
炎毕文.《不读名著会怎样》[N].北京报业集团,2001年1月11日.
5
.[EB/OL].国际在线,2005—07—2209:40:55.
共引文献
57
1
王健,刘素敏.
后文学时代的“经典焦虑症”[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128-132.
被引量:4
2
王士强.
在大与小面前,在爱与恨之间——关于“我自己的经典”的阅读札记[J]
.诗选刊,2008,0(4):85-93.
3
程光炜.
“新世纪文学”与当代文学史[J]
.文艺争鸣,2005(6):6-11.
被引量:13
4
吴子林.
自我作对的文学理论——2005年文艺学前沿研究报告[J]
.思想战线,2006,32(1):6-11.
5
王晖.
关于当下报告文学状态的思考[J]
.文艺争鸣,2006(6):54-59.
被引量:7
6
李娟.
文学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走向[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0(2):12-14.
7
季中扬.
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8):213-217.
被引量:8
8
陶明东.
文学经典的重构与文学价值取向的转变[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6):50-55.
被引量:1
9
杨兴玉.
经典危言与文学价值的迷失[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1):47-50.
10
张立群.
萌生与传承——论当代文学的经典问题[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1):9-13.
同被引文献
13
1
汪树东.
民间精神与荒诞的权力运作机制——论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伦理[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8):74-78.
被引量:13
2
舒智勇.
从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审视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6(3):42-45.
被引量:2
3
殷宏霞.
荒诞境遇下人的生存困境——评刘震云新作《我不是潘金莲》[J]
.新余学院学报,2014,19(4):102-103.
被引量:2
4
王颖.
论刘震云小说的仇恨意识:恶魔表征与仇恨归因——从《一句顶一万句》到《我不是潘金莲》[J]
.文艺争鸣,2015(5):182-187.
被引量:5
5
白明利.
真做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精神现象学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9):46-49.
被引量:4
6
张艳,朱晓玲,金艳.
原语与译语的生态和谐——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比较分析《我不是潘金莲》[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2):78-83.
被引量:6
7
Joker,老黄,迷影.
专访冯小刚:我就是想过把瘾[J]
.电影世界,2016,0(9):18-25.
被引量:6
8
胡克,游飞,赛人,陈世亚,田艳茹.
《我不是潘金莲》四人谈[J]
.当代电影,2016(11):24-31.
被引量:28
9
白惠元.
三岔口处话和解——评《我不是潘金莲》的电影改编得失[J]
.艺术评论,2017(1):111-115.
被引量:3
10
郭萌.
《我不是潘金莲》:对立关系中的荒诞人生[J]
.电影评介,2017(1):28-3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韦炜.
文学作品《我不是潘金莲》对当代青年的思想影响研究[J]
.芒种(下半月),2016,0(7):104-107.
2
侯东晓.
极端叙述下的妥协——论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策略[J]
.艺苑,2017(3):14-16.
3
侯东晓,李波.
极端叙述下的妥协——论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策略[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4):115-119.
4
刘海旭.
本体·想象·象征的步步惊心:《我不是潘金莲》中深层社会正义的迂回挖掘[J]
.电影评介,2016(24):10-12.
5
侯东晓.
极端·荒诞·妥协——论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特征[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7(3):94-98.
1
樊星,李雪.
当代女性文学与传统文化[J]
.文艺评论,2010(3):29-35.
被引量:2
2
王力可.
文学突围——读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与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2):221-222.
3
齐世明.
我欲穿“月”千年(组诗)[J]
.诗潮,2012(4):25-27.
4
安玮娜.
游走于尘俗与诗意间:周璞女性小说阅读印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9):14-15.
5
胡议丹.
浅谈文学对电影的突围及美学启示[J]
.电影文学,2009(23):109-110.
6
李锐,王尧.
本土中国与当代汉语写作[J]
.当代作家评论,2002(2):16-29.
被引量:29
7
何锐.
努力探寻文学突围的路径[J]
.扬子江(评论),2010(5):9-11.
被引量:1
8
张弘.
展示文化冲突中的心灵困境——托尼·莫里森小说创作简论[J]
.外国文学评论,1994(3):77-83.
被引量:15
9
金莉莉.
论王小波的狂欢化书写[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6):127-135.
被引量:1
10
刘文辉.
“新民间”生成与文学突围——20世纪90年代小说叙事变异的另一种考察[J]
.文艺研究,2012(4):163-166.
人文杂志
201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