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下乡”成为知识分子践行《讲话》精神、进行自我改造的行动标志。“下乡”与践行《讲话》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必然联系?学界对此鲜有探究,这也影响到对这一段文学史认识的深度。“下乡”出现的深层原因不仅是进行知识分子改造,更是要打破因外来知识分子安置不力在边区形成的畸形文化生态;“下乡”中出现的对新文化的反思,本质是以政治划线将知识分子纳入边区的战略;“下乡”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创作制度。通过“下乡”,可以窥见到延安文艺诸多历史细部。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82,共11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科研业务经费专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中期成果(skqx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