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汶川县“羌文化”和“禹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羌族没有文字,羌族语言、文化均靠年长者口授身传来传承。羌族文化的传承和"释比文化"息息相关,释比是羌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地震导致大量通晓羌族语言、历史文化的羌族人遇难。震后社会各界对汶川的羌族文化和大禹文化保护备加关注。虽然很多羌族文化遗产受到损失,但政府和高校对其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
宋康
文安安
李娜
机构地区
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
出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9-12,共4页
Journal of Aba Teachers College
基金
四川音乐学院院级课题"汶川县羌禹文化保护研究"(CY201262)
四川省"羌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灾后羌族民间音乐文化保护研究"(11qxz01)之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羌文化
禹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释比文化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45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侍俊.
科学重建创奇迹[J]
.求是,2011(10):19-20.
被引量:1
2
柴永柏.
川北羌族与白马藏族民俗艺术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J]
.音乐探索,2012(2):3-12.
被引量:5
3
刘文芝.
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后藏羌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思考[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3):19-21.
被引量:5
4
龚珍旭,林川.浅谈灾后重建过程中羌文化的保护[C].情系尔玛--首届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灾后重建研讨会论文集,2010.
5
冯骥才.汉羌词典[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6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42
7
宋康,李娜.
对于拯救汶川县羌族文化遗产的几点思考[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29(6):67-69.
被引量:2
8
赵崇华,刘泓泉.
略论恢复重建中的文物保护——以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4):191-194.
被引量:3
9
李祥林.
禹羌文化·族群意识·遗产资源[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2):1-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潘洪.
论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J]
.科教文汇,2007(20):182-182.
被引量:8
2
刘芬.
北川羌族民歌与平武白马藏族民歌之比较研究[J]
.作家,2010(4):233-234.
被引量:5
3
徐中舒.
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110-112.
被引量:50
4
何晓兵.
四川白马藏族民歌的文化学研究[J]
.音乐研究,1992(3):56-66.
被引量:10
5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42
6
钱安靖.
试论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J]
.贵州民族研究,1983,3(4):135-145.
被引量:9
7
郭宏.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3,15(3):61-64.
被引量:35
8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调研组.
延续羌族文化之脉——5·12地震灾区羌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J]
.中国人大,2008(21):35-37.
被引量:11
9
李绍明.
“禹兴西羌”说新证[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3):1-3.
被引量:5
10
段渝.
先秦川西高原的氐与羌[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1):1-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451
1
石硕.
多民族相处之道:藏彝走廊民族交往的经验与智慧[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2):57-64.
被引量:8
2
伊利贵.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精英中华民族认同的表述与实践[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1):70-77.
被引量:3
3
王海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追问及其实践抉择[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1):35-44.
被引量:23
4
周星.
中国民俗学著述中的区域本位、民族本位与事象本位[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4):24-32.
被引量:6
5
刘仕刚,张继焦.
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困境和发展新方向[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2):40-49.
被引量:5
6
蒋华林.
作为方法的西北——基于《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的文本阐释[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0(1):271-282.
7
王文轩.
羌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51-57.
被引量:2
8
李宇舟.
两汉时期文化圈层视角下的云南城镇发展[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1):87-97.
9
姜照中.
拉祜族苦聪人名称考:从古宗到苦聪[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1):14-35.
10
陈先红,宋发枝.
“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立场、话语策略与传播战略[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1):40-46.
被引量:135
1
陈安强,刘汉文.
汶川地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释比”和“释比文化”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1,31(5):55-60.
被引量:6
2
顾明.
以“四大行动”建设文化强区[J]
.时事报告,2012(3):84-85.
3
徐全利,张强,李洲,张明.
异地安置对羌族非物质文化的影响及对策[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6):95-98.
被引量:3
4
景俊鑫.
四川茂县坪头羌寨考察记[J]
.中国民族博览,2015,0(7):48-49.
5
刘星.
现实与尴尬:论羌族“释比”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26(3):77-85.
被引量:3
6
韩云洁.
文化资本视角下羌族释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52-56.
被引量:2
7
陈松,黄辛建.
一部羌族文化灾后重建的文献——解读《羌族释比文化研究》[J]
.巴蜀史志,2010(6):42-43.
8
李悦.
羌族宗教与释比文化(上)[J]
.文史知识,2010(8):60-67.
9
周梅,李南.
宗教视野下羌族释比服饰的象征内涵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5):48-51.
被引量:4
10
凌洋,李天昊,宋康.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6):72-74.
被引量:1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