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1年第1期68-71,共4页
Inner Mongolia Coal Economy
共引文献7
-
1张小宁.谈粗放与集约的经济内涵[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6,17(6):33-36.
-
2罗宏.论金融深化与经济效率——兼议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财经研究,1996,22(12):24-27. 被引量:1
-
3黄少安.理性型经济增长与中国的选择[J].经济学家,1997(4):61-66. 被引量:3
-
4李萍,付晓蓉,陈志舟.自然的历史选择:经济增长方式的演进[J].财经科学,1997(6):28-30.
-
5汤建影,张赛,周德群.经营方式的转变:从集约到可持续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2):14-16.
-
6吴健.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加就业的协调原则与对策[J].财贸研究,2002,13(2):20-22.
-
7宋艳萍.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J].理论观察,2018(4):83-8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6
-
1赖慧武,姚永刚,王玲.高经营集约度林场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新要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S1):68-70. 被引量:2
-
2赵国杰,刘波.经济集约化发展水平定量分析初探[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9-26. 被引量:2
-
3徐世龙.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内涵界定及其定量测算[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7,12(2):7-14. 被引量:1
-
4宋锦剑.论集约化增长方式的标志及测定指标[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6,11(3):28-33. 被引量:2
-
5陈兴祖,李伯亭.经济发展集约化的定量分析[J].技术经济,1995,14(12):46-48. 被引量:7
-
6武义青,史如海,郜明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与集约型的标志[J].价值工程,1996(3):5-8. 被引量:6
-
7陈龙池,汪思龙,陈楚莹.杉木人工林衰退机理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953-1957. 被引量:63
-
8余波,李守剑,李贤伟,袁晖.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5(2):6-12. 被引量:16
-
9张守一.关于集约式生产的一些理论问题[J].经济问题,1995(10):19-22. 被引量:1
-
10周惠荣.浅谈云南省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J].林业建设,2006(3):18-2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8
-
1李瑞华,陈秋计,樊良新,颜祝庆.省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58-8960. 被引量:9
-
2刘倩,唐建荣.节能产品的节约性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9(6):276-276. 被引量:2
-
3谷德斌,傅毓维.基于资源配置有效性的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107-110. 被引量:12
-
4王正信.关于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工作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8,47(2):20-22. 被引量:5
-
5张亮,高辉,刘炳南.我国人工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0(34):70-71. 被引量:3
-
6历胤男,李哲,郑立军,贺翔宇.新时代背景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J].林业勘查设计,2020,49(4):130-132. 被引量:5
-
7董玉山,赵欣华,侯志华.河南省国储林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科技支撑问题和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22,42(2):29-31. 被引量:2
-
8李小龙.“双碳”背景下鄂尔多斯市煤化工企业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70-7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