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产生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8,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8
-
1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90页.
-
2施特劳斯等:<政治哲学史>上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5页.
-
3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84页.
-
4[10]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07-415页.
-
5西瑟:<自由民主与政治学>,上海人民出版1998年版,第189页.
-
6参见阿尔托依兹<马丁·路德的神学>,第十八章"因信称义".
-
7[13,14]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3页、199、203-204页.
-
8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6-232页.
-
1蔡萌生,陈绍军.没落还是新生?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衰落及其影响[J].理论月刊,2012(7):157-160.
-
2罗贵榕.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特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7):10-12. 被引量:5
-
3韩伟.近代私法及其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私法哲学的初步探讨[J].商业时代,2010(1):6-7.
-
4沙波涛,孙萍,苗振国.论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J].科技成果纵横,2003,18(6):18-20. 被引量:2
-
5罗岗.谁之公共性?[J].粤海风,1999,0(4):57-58.
-
6余世喜.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的关系看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变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2):141-145.
-
7陈宝慧.自决的实践方式及评析[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8):85-85.
-
8谢燕.试谈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关系[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07,0(9):123-123.
-
9金俊杰,徐长乐.转型时期我国公共政策非公共性表现及其成因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1(07X):92-92.
-
10法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如何产生的[J].学术界,2001(2):278-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