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凝血四项在临产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雷杜RAC-100型自动血凝仪,检测83例临产孕妇和52例非妊娠妇女血浆凝血四项(PT、APTT、TT和FIB)含量,其中临产孕妇分初产孕妇55例(简称初临产组),多胎或有流产史临产孕妇28例(简称多临产组),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初临产孕妇组和多临产孕妇组的凝血四项指标与非妊娠妇女对照组比较,PT、APTT时间缩短、FIB含量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临产孕妇组和多临产孕妇组的凝血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对阻止产科并发症和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黄德华
出处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1643-1644,共2页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2

  • 1孙彦,张永顶,刘路成.孕产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6B):1573-1574. 被引量:40
  • 2李基明,林健,黄革玲,杨玲,林金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6,7(1):88-89. 被引量:28
  • 3王鸿利.止血与凝血机制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6):13-19. 被引量:51
  • 4潘义,孙丽洲,林其德,林建华.妊娠期和产褥期凝血四项功能特征及其意义的序贯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171-174. 被引量:6
  • 5王鸿利 费冲 等.不同孕期妇女和妊高征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的研究[J].上海医学,1988,11:145-148.
  • 6张慧娟 费冲 等.正常及妊高征孕妇血小板at颗粒膜蛋白和纤溶状态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423-424.
  • 7秦沽.产科学[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0-264.
  • 8Borschneck C,Dreyfus M,Bridey F,et al.Assay of products of fibrin and fibrinogen degradation in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s.Evaluation of a new technique[J].Press Med,1995,24:799-802
  • 9Borschneck C,Dreyfus M,Bridey F,et al.Assay of products of fibrin and fibrinogen degradation in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s.Evaluation of a new technique.Press Med,1995,24:799-802.
  • 10张慧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年,29卷,423页

共引文献4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