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苗质、密植规格、施肥技术与水平探讨龙岩 7- 3晚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结果表明 :在结薯初期前将肥料总量的 79%~ 82 .5%作基、追肥 ,N∶P∶K为 1∶0 .62∶1.89,辅以 ( 87~ 90 )cm× 2 5cm密植、矮壮顶苗 ,能较快形成强大分枝群和较大光合叶面积而获得高产。
作者
罗克昌
吴振新
华景福
机构地区
福建省连城县农业局
出处
《江西农业科技》
2001年第2期6-8,共3页
Ji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甘薯
栽培技术
种植密度
施肥技术
产量
品质
分类号
S531.045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3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4
1
张泽生.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与协调甘薯的源库关系[J].中国甘薯,1998,:60-63.
2
赵瑞英.甘薯高产优质的施肥技术研究[J].中国甘薯,1998,:64-66.
3
朱崇民.
丘陵地夏甘薯高产配套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1992(3):8-8.
被引量:3
4
罗克昌,江天富,李云平,蒋日盛,林从汉,罗坤.
甘薯苦丝病病因和流行因子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1998,14(6):41-4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刘铮,朱其清,唐丽华.
土壤中硼的含量和分布的规律性[J]
.土壤学报,1989,26(4):353-361.
被引量:39
2
刘铮,朱其清,唐丽华,徐俊祥,尹楚良.我国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及其区域分布[J]土壤学报,1982(03).
共引文献
3
1
罗克昌,吴振新,施能浦,徐福乐.
甘薯主要病虫生态调节防治技术研究初报[J]
.福建农业科技,2005,36(3):24-26.
被引量:2
2
赵瑞英,陈须文,李钟渤,王海辉.
不同配方施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效应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18(1):116-118.
被引量:17
3
赵瑞英,陈须文,李钟渤,王海辉.
不同配方施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J]
.江西农业科技,1998(S1):42-43.
同被引文献
9
1
何国祥.
甘薯配方施肥技术[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1997(6):20-20.
被引量:1
2
肖彬,陈丽.
浅谈甘薯施肥技术[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8):62-62.
被引量:1
3
谢世清,张发春,冯毅武.
茎尖菜用甘薯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2000(5):10-11.
被引量:4
4
饶璐璐.
叶用甘薯[J]
.蔬菜,2000(6):14-15.
被引量:3
5
苏芝仙.
甘薯施肥与栽插试验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2000,28(5):37-38.
被引量:11
6
史春余,王振林,余松烈.
甘薯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及其影响因素[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1):90-94.
被引量:32
7
敖礼林(文/图),陈兆虎(文/图),饶卫华(文/图),余增钢(文/图).
甘薯丰产增效精准施肥技术[J]
.科学种养,2019,0(12):35-36.
被引量:3
8
冯能健.
甘薯生产现状及无公害栽培技术分析[J]
.南方农业,2020,14(21):1-2.
被引量:3
9
高文红.
甘薯高产追肥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3(10):31-3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开周,王文华,张国栋,林佳慧,李洋,何志强,陈飞,袁立群.
不同施肥量及基追肥比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技推广,2023,39(1):57-60.
被引量:2
2
王克勤,陈静萍,胡蝶.
甘薯茎尖生产栽培技术研究[J]
.作物研究,2002,16(4):186-18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羊仁义,吴雪敏,常春荣.
加硅对叶用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园艺文摘,2016,32(6):19-22.
2
李换平,任宇,江解增,朱丽丽,张路,谢梦薇,张昊.
高湿度栽培对叶用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上海蔬菜,2018(1):32-34.
3
李科.
甘薯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4):34-35.
4
卓敏.
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方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6):11-13.
5
徐飞,曹清河,袁起,李勇,王庆美.
茎尖菜用甘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9):5-8.
被引量:13
6
张家宏,孔佩,王守红,白和盛,陈劲松,毕建花,唐鹤军.
无公害鲜食甘薯生产技术[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2):17-18.
被引量:3
1
娄世花.
花生青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
.乡村科技,2010,1(5):17-17.
2
王泽锋,李凤学.
花生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河北农业科技,2003(6):20-20.
3
龚韶文.
两系杂交稻——65002[J]
.福建农业,2001,0(5):10-10.
4
马益虎.
杂交稻Ⅱ优5928栽培技术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11,52(6):1321-1322.
被引量:1
5
涂意福,官贵德.
优质早籼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4):23-25.
被引量:12
6
陈树玉,周高山,陈首看.
木薯品种“GR911”栽培试验初报[J]
.福建农业科技,2009,40(4):17-18.
被引量:1
7
叶相盛.
移栽叶龄与密度对Ⅱ优航2号产量的影响[J]
.福建稻麦科技,2014,32(2):12-14.
8
陈国宗,邱益良.
甘薯新品种——福薯3282[J]
.福建农业,1999,0(6):10-10.
9
郑光武,方树民,刘文滔,黄锦龙,许国城.
甘薯新品种莆薯41的选育与抗病性鉴定[J]
.福建农业科技,2002,33(1):3-4.
被引量:2
10
刘伊明.
晚薯高产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2006(7):7-7.
江西农业科技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