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学杂志》
2001年第2期63-64,共2页
Law Science Magazine
同被引文献17
-
1吴敬琏.“寻租”理论与我国经济中的某些消极现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5):1-2. 被引量:33
-
2刘文海.技术异化批判——技术负面效应的人本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1994(2):101-114. 被引量:53
-
3郑国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价值观建设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1996(1):29-32. 被引量:1
-
4郑永廷,银红玉.试论人的信息异化及其扬弃[J].教学与研究,2005(6):72-75. 被引量:46
-
5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J].电力信息化,2006,4(5):22-23. 被引量:1
-
6[美]V.奥斯特罗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M].王诚,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134.
-
7李化德,李亦成.对西安研考作弊案的法律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02-07(5).
-
8金伯利·S.扬.网虫综合症-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峪[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29.
-
9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17-19.
-
10龚花萍.试论我国信息法律的建设问题[J].中国信息导报,1997(7):20-2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王平风,朱以财,任扬.信息异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4(3):71-74. 被引量:1
-
2汪传雷,李迎雪.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情报事业发展的SWOT分析[J].现代情报,2010,30(2):28-31. 被引量:1
-
3李昊青.基于文献计量的信息异化研究进展[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1):2-7. 被引量:8
-
4富琳.信息异化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24):72-74. 被引量:2
-
5李冰华,黄刊迪.泛在信息环境下我国信息异化现象研究综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2):40-44. 被引量:1
-
6唐晶.网络信息异化的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J].世纪桥,2013(5):137-139. 被引量:2
-
7张立彬,马腾.基于社会管理视角的信息异化控制机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11):31-35. 被引量:1
-
8申传斌.泛在信息社会环境下的信息异化及其控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2):77-79. 被引量:2
-
9罗光晔.信息异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4):67-68.
-
10朱晓颖,闾彬.未成年人的网络信息异化现象探析[J].少年儿童研究,2019(3):62-67. 被引量:1
-
1卓毓荣.我国信息产业的法律需求与立法思考[J].情报探索,1999(1):5-6. 被引量:2
-
2杨鸿台.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法制建设[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0,8(2):34-39.
-
3陈潜.信息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谈社会保障信息化的立法实践[J].现代信息技术,2001(7):18-21.
-
4罗曼.论美国联邦电子政府推进中的信息法制建设[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4):440-443. 被引量:1
-
5贺延辉.论信息伦理与我国信息法制建设的关系[J].图书情报工作,2003,47(4):38-42. 被引量:16
-
6王学军.建立和完善我国信息法律体系的几点思考[J].产经评论,1999(4):10-13.
-
7林芳胜.电子政府在社会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行政论坛,2002,9(4):22-23. 被引量:3
-
8朱维学,赵国彦.发挥信息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推动作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6(1):8-10.
-
9杨建武.加快电子党务发展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1,30(3):20-21. 被引量:1
-
10曾鸿.信息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J].重庆图情研究,2002,3(4):20-2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