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B11期179-188,共10页
Journal of Wuhan Public Security Cadre’s College
同被引文献9
-
1万川.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2):37-40. 被引量:24
-
2张怀海.处理群体性事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J].领导科学,2005(11):16-17. 被引量:8
-
3陈钟.浅谈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策略和艺术[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5,17(1):24-26. 被引量:4
-
4陈晋胜,安明贤,王俊海.群体性事件的文化成因分析[J].理论探索,2005(6):11-13. 被引量:12
-
5杨瑞清,辜静波.关于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透析[J].求实,2005(12):85-87. 被引量:25
-
6岳华东.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5):49-50. 被引量:23
-
7朱力.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J].学海,2009(1):69-78. 被引量:151
-
8焦松伟.论心理干预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6):79-81. 被引量:3
-
9刘涛.表现型犯罪的情境预防—一个西方犯罪学视角的观察[J].犯罪研究,2012(2):37-4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1
-
1邓志锋,黄虬.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及阻断研究——社会燃烧理论的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8(2):97-106.
-
2徐本栋.哄抢事件的心理学分析[J].科技信息,2013(14):185-185. 被引量:2
-
3陈美荣.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置之策略[J].公安研究,2013(5):21-27. 被引量:4
-
4余光辉,陈天然,周佩纯.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及预警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7):13-18. 被引量:17
-
5戴冕.群体性事件心理学分析——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为例[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11):152-153. 被引量:1
-
6徐彬,卢进.科学应对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群体性事件:基于参与者动机的分析[J].学习论坛,2014,30(10):53-56. 被引量:3
-
7马蓓颖,杨杨,蓝晨思,钟翊炜.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析——以台州高校为例[J].黑河学刊,2016(1):109-111. 被引量:5
-
8宋润佳.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5,25(6):56-61.
-
9周晓咪.群体性事件中社会心理分析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8(2):84-85. 被引量:5
-
10黄乔.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的法律心理研究[J].法制博览,2017(26).
-
1刘贵萍.集群犯罪的心理原因与心理效应探析[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0-23.
-
2晏德君,易军.论群体犯罪的概念、形态及形成原因[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1999,12(5):10-12.
-
3王芳.浅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J].法制与经济,2009,18(4):64-65.
-
4戴著辉.群体犯罪的心理特征及形态分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32-34.
-
5王勇鹏.试析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信仰危机[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2):32-36. 被引量:1
-
6陈光.从郑筱萸案看判决与民意的关系[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10(6):22-25.
-
7张凌.中国严刑峻罚的社会心理原因[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3):99-101.
-
8齐玉.浅析腐败现象发生、蔓延的社会心理原因[J].理论导刊,1989(8):39-42.
-
9朱金茂.通货膨胀的社会心理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89(1):32-35.
-
10王成波.违法犯罪现象增多的社会心理原因探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5(6):3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