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继续教育》
2001年第2期42-45,共4页
Continuing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5
-
1杨书臣.日本企业的活力及其主要源泉[J].日本问题研究,1994,8(2):7-11. 被引量:2
-
2吉光瑜.战后日本的职业教育及其特点[J].日本研究,2002(1):86-93. 被引量:13
-
3刘春生,柴彦辉.德国与日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态度的变迁及对我国产教结合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7):73-78. 被引量:29
-
4聂长顺.日本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J].现代日本经济,1996(5):29-31. 被引量:3
-
5夏光,陆珍珍.中日两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6,15(5):104-107. 被引量:15
-
6杨旭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标准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4-65. 被引量:85
-
7张燕.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文化透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26):57-61. 被引量:9
-
8姜蕙.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
9[日]细谷俊夫.技术教育概论[M].肇永和,王立精译.北京:淸华大学出版社,1984:251.
-
10姜大源.企业职业教育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7-8-14(2).
二级引证文献11
-
1黄勇荣,邓丹.中日企业内教育的比较分析[J].大视野,2022(1):26-34.
-
2钟荣跃.日本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8(12):139-141. 被引量:5
-
3李援越,吴国蔚.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相关研究[J].经济经纬,2010,27(1):81-84. 被引量:12
-
4郝天聪,庄西真.江苏省企业职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7):20-25. 被引量:6
-
5李伟.用“三化”、“两精神”提升产教融合的品格——德日等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对我国建设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的启示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6):19-23. 被引量:1
-
6孙英梅,王伟.职业教育中企业教育与学校教育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5):45-46. 被引量:1
-
7黄德桥,杜文静.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应然路径——基于日本技能人才培养经验[J].成人教育,2020,40(4):63-67. 被引量:16
-
8王梅,马晓晴,袁婷.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日本专门职业大学制度的分析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1):39-45. 被引量:4
-
9朱海霞.日本企业内职业培训:特点、原因、启示[J].职教通讯,2020(10):107-113. 被引量:2
-
10任金秀,周红利.产业学院:中国特色产教融合的组织创新[J].职教论坛,2021,37(4):51-55. 被引量:55
-
1肖绍清.中国企业内教育应向日本学习什么[J].成人高教学刊,2000(3):58-61.
-
2肖绍清.中国企业内教育应向日本学习什么[J].教育与职业,2000(5):41-43. 被引量:1
-
3肖绍清.中国企业内教育应向日本学习什么[J].中国电力教育,2000(2):19-22. 被引量:1
-
4肖绍清.中国企业内教育应向日本学习什么[J].现代企业教育,2000(3):14-15.
-
5肖绍清.中国企业教育应向日本学习什么[J].成人教育,2000,20(8):12-14.
-
6肖绍清.中国企业内教育应向日本学习什么[J].职业技术教育,2000,21(12):56-57.
-
7李梓嘉.浅谈日本家庭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2,0(23):89-89.
-
8闫志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中职校长研讨会并作报告[J].教育与职业,2010(4):28-28. 被引量:1
-
9徐占璞.论老年学校档案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改革[J].才智,2009(10):37-37.
-
10张忠山.中学生感知的父母对待亲子沟通的问题[J].中国家庭教育,2007(1):5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