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里安谈信息市场和信息管理
被引量:6
Hal R. Varian on Information Marke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出处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7-61,共5页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参考文献10
-
1R. H. Coase,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88.
-
2Carl Shapiro and Hal R. Varian, 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1999.
-
3Hal R. Varian, Microeconomic analysis, 3rd ed., Norton, New York, 1992.
-
4Hal R.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
5th ed., Norton, New York, 1999.5.Hal R. Varian, Markets for information goods, IMES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99 - E - 9, Bank of Japan, Tokyo, 1999.
-
6Hal R. Varian, Variants in economic theory: selected works of Hal R. Varian, Edward Elgar, Northampton, MA, 2000.
-
7Hal R. Varian, Biographical reflections, in [6].
-
8Hal R. Varian, Economic inventives in software design, in [6].
-
9Hal R. Varian, Pricing congestible network resources, in [6].
-
10[美]夏皮罗、瓦里安:《信息规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同被引文献43
-
1刘强,吴江.政府信息资源分类共享方式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77-83. 被引量:54
-
2汤林弟.论作者版税制度[J].出版科学,2004,12(6):46-50. 被引量:3
-
3郭济.政务公开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经之路——《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序言[J].中国行政管理,2005(4):107-108. 被引量:1
-
4陈庆云,曾军荣,鄞益奋.比较利益人:公共管理研究的一种人性假设——兼评“经济人”假设的适用性[J].中国行政管理,2005(6):40-45. 被引量:63
-
5吴剑辉.物品属性及其制度涵义[J].商业经济,2005(6):34-35. 被引量:1
-
6李保红,吕廷杰.技术标准的经济学属性及有效形成模式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25-28. 被引量:20
-
7陈庆云,曾军荣.论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利益[J].中国行政管理,2005(8):19-22. 被引量:56
-
8杨霞.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条件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5(3):38-42. 被引量:14
-
9洪银兴,路瑶.信息产品交易和知识产权保护[J].学术月刊,2005,37(5):33-41. 被引量:4
-
10王积龙.跨国传媒如何经营海外市场——英国经济学家集团的个案分析[J].中国记者,2005(10):86-8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6
-
1李保红,吕廷杰.技术标准的经济学属性及有效形成模式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25-28. 被引量:20
-
2党传升,李保红,吕廷杰.我国技术标准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01-105. 被引量:5
-
3黄璜.从信息产品特性论政府信息公开[J].情报杂志,2007,26(9):43-45. 被引量:5
-
4范丽莉.政府信息资源的物品属性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2):49-52. 被引量:3
-
5吴正荆,孙成江.网络环境下信息市场结构与规模变化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8,29(4):44-47.
-
6刘云.信息商品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3(10):33-3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37
-
1周晓唯,董虹.专利战略导向的技术标准发展——专利与技术标准关联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13(4):111-115. 被引量:3
-
2杨明,王新平.中国体育用品产业标准化战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5):34-36. 被引量:4
-
3党传升,李保红,吕廷杰.我国技术标准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01-105. 被引量:5
-
4鞠彦辉.QFD方法在信息商品开发中的应用[J].情报杂志,2007,26(1):117-118. 被引量:6
-
5严清清,胡建绩.技术标准联盟及其支撑理论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1):100-104. 被引量:18
-
6许燕.基于品质机能展开的信息商品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3):32-34.
-
7李保红,刘建设,吕廷杰.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7):12-14. 被引量:6
-
8徐明华,史瑶瑶.技术标准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我国ICT产业标准战略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9):5-9. 被引量:11
-
9华金科.园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自我障碍分析——以株洲市国家高新区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133-134.
-
10肖嵘.我国体育用品产业标准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170-174. 被引量:13
-
1杨永华.生产力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比较[J].生产力研究,1996(6):36-38. 被引量:1
-
2刘小进,谢元态.均衡价格理论与劳动价值论比较研究——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较与融合专题研究之一[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9):3-5.
-
3王大超.中美贫困现象与反贫困实践的经济学比较与启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2(3):114-122. 被引量:1
-
4杨慧玲.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研究——与西方经济学比较[J].生产力研究,2006(1):15-17.
-
5尚新力.两种改革方式的经济学比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1):91-95. 被引量:1
-
6张筱风.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一个理论模型[J].兰州学刊,2006(9):144-146.
-
7王伯文,刘再辉.重庆发展内陆保税港区的战略意义与法律对策[J].新重庆,2008,0(7):15-18. 被引量:1
-
8常明明.有效需求:马尔萨斯与凯恩斯经济学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08(5):45-48. 被引量:6
-
9张玉喜.理性、知识与均衡:新古典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比较[J].国外社会科学,2011(6):82-89. 被引量:1
-
10王蕴.转轨经济学比较研究评析[J].经济学动态,2005(5):109-113.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