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司法实践中 ,鉴定人出庭率很低 ,这严重损害了司法鉴定的权威 ,削弱了鉴定人出庭制度在诉讼中的作用 ,且与庭审方式改革相悖 ,造成了一定的负效应。本文分析了鉴定人不出庭的原因、后果 ,提出建立鉴定人人身保护制度。
作者
高德道
孙付
机构地区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1年第1期92-94,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中国
鉴定人
出庭作证制度
刑事诉论
证据
立法
制裁条款
鉴定人保护制度
经济补偿制度
分类号
D925.2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王美丽.
也谈司法鉴定的法律完善[J]
.公安大学学报,2000,16(5):51-54.
被引量:14
2
甄贞.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程序设计与论证[J]
.法学家,2000(2):39-50.
被引量:26
3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
樊崇义,陈永生.
我国刑事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4):3-12.
被引量:51
5
[7]李昌珂.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2.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刑侦教研室.《中外刑事侦查概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9,240,244,248,256页.
2
[美]乔恩·R·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页.
3
[法]勒内·弗洛奥著,赵淑美,张洪竹译.《错案》,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第177页.
4
Kleinknecht/Meyer,Strafprozess ordung 40.Aufl.1991.§Rdnr 8.
5
[日].上村正吉等著.《刑事鉴定的理论与实践》.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10—11页.
6
[日]团藤重光著.《新刑事诉讼法纲要》.第七次修订版.第432页.
7
余报通,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8页.
8
John Hatchard,Barbara Huber and Richard Vogler:Comparative Criminal Proceduse,P149-151,1996 by the British.Insti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9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01条.
10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37条.
共引文献
114
1
高珊琦.
建立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之刍议[J]
.法律科学,2004,22(4):115-118.
被引量:3
2
陈晓英,孙明明.
当前精神病鉴定问题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探讨[J]
.科技资讯,2007,5(9):229-230.
3
马蓓蕾.
对我国鉴定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4):25-28.
4
宋召明,田丰.
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2008(1):23-24.
被引量:1
5
徐黎明.
刑事鉴定启动程序初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S2):185-187.
被引量:1
6
陈超.
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之管见[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1-72.
7
周一颜.
专家证据司法控制的路径选择——以香港民事专家证据制度的改革为中心[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4):131-136.
被引量:5
8
蒋敬.
对坚持公安机关刑事鉴定体制的若干思考[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4):63-65.
被引量:2
9
韩焜豫.
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J]
.开封大学学报,2004,18(3):12-15.
被引量:4
10
许志.
完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立法构想[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88-9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1
1
江洪,兰玉琼.
当前刑事诉讼中证人及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之法律思考[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S1):77-79.
被引量:1
2
陈飞翔,叶树理.
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若干思考[J]
.南京社会科学,2007(3):121-125.
被引量:14
3
陈学权.
论自由心证的客观化——以刑事诉讼为视角[J]
.学术论坛,2007,30(4):123-127.
被引量:16
4
江一山.司法鉴定的证据属性与效能[J].证据学论坛.2000(00)
5
卢延旭,邓小军,孙双龙.
法庭科学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的对策[J]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2,9(1):37-39.
被引量:1
6
常林,高荣云.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若干意见[J]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1):3-5.
被引量:4
7
王晓艳,向国慧.
鉴定结论质证制度的完善——对最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相关规定的评价[J]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2):123-124.
被引量:2
8
吴丹红.
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探析——以刑事诉讼为背景[J]
.中国司法鉴定,2003(2):17-20.
被引量:22
9
王羚.
司法鉴定引发上访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司法鉴定,2003(4):57-59.
被引量:7
10
姜志刚.
论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J]
.中国司法鉴定,2003(3):12-16.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郭晓,蔡鑫.
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误读及改革[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29):135-137.
2
胡忠国.
论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的完善[J]
.中国司法鉴定,2004(2):48-5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左勇志,刘育民,白正仙,陈鸣飞,宗娜娜.
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实践过程中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司法鉴定,2012(3):84-86.
被引量:5
2
张杰.
论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的完善[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2):143-145.
被引量:1
3
郑惠内,胡志江.
民事案件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21):135-136.
4
吴丹红.
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探析——以刑事诉讼为背景[J]
.中国司法鉴定,2003(2):17-20.
被引量:22
5
王羚.
司法鉴定引发上访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司法鉴定,2003(4):57-59.
被引量:7
6
姜志刚.
论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J]
.中国司法鉴定,2003(3):12-16.
被引量:10
7
林虎安.
鉴定人出庭制度初探[J]
.中国司法鉴定,2003(3):52-55.
被引量:8
1
高一飞,房国宾.
比较法视野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之构想[J]
.犯罪研究,2004(2):33-39.
被引量:15
2
本刊编辑部.
贯彻《实施条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电视电话会议召开[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08,0(10):18-18.
3
李霞,俞美华.
浅析新刑诉法证人制度的若干问题[J]
.商,2013(07Z):155-155.
4
董晓华.
如何对转化为保险费的赃款进行追缴[J]
.人民检察,2008(16):44-46.
5
钟新文.
对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的思考——以刑事诉讼为视角[J]
.净月学刊,2016(1):86-89.
6
张国庆.
论刑事诉论中公,检,法三相关的关系[J]
.洛阳大学学报,1994,9(3):33-36.
7
刘良.
什么是附带民事诉讼[J]
.老年世界,2006(4):13-13.
8
魏敏.
从律师的辩护职能看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J]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4):97-100.
被引量:1
9
周道鸾.
试论刑事诉论中的简易程序[J]
.法学杂志,1997,18(1):6-8.
10
窦月明.
论刑事被害人的法律地位[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96-97.
广西社会科学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