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台湾农地制度改革之分析与借鉴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台湾土地制度改革前,在“工业日本、农业台湾”殖民地政策的长期统治下,农地成为投资的主要对象,而极不合理的租佃条件成为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抗战胜利初期,台湾农业人口占总人口55%以上,总农户中农户36.1%,若包括半自耕农,那么农户总数中有60%以上与租佃制有关,总耕地中近半数为租耕地。可以说,租佃经营是台湾土地改革前主要的耕作型态。此外,战后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工商各业萧条,聚集于农业的人口加剧了租地竞争,地主乘机加租、改佃、撤约、租佃条件更加恶化。不难将台湾农地制度改革前的农村经济及农地产权结构特征归纳为:租佃制行盛行、租金高、租期短、租约不规池、租权无保障。极端不合理的租佃条件不仅使农民困苦不堪,缺乏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难以发展,还导致地主与佃农、佃农之间的纠纷不断形成,冲击着社会的稳定。此外,高额租金又刺激了土地投资,使资金冻结在土地中,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农地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而改变不合理的租佃条件成为农地制度改革的切入口。
作者 林卿
出处 《台湾研究》 CSSCI 2001年第1期56-62,共7页 Taiwan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陈希煌.《经济自由化与农业政策之调适》,台湾:"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综合计划处编印,1989年11月.
  • 2毛育刚.《农业、农地、农家》,台湾:学风晒印社,1995年1月.
  • 3毛育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台湾经验的剖析》[J].自由中国之工业,2000,3.
  • 4毛育刚.台湾农地变更使用政策之回顾与展望.农业与经济,1998,21:1-29.
  • 5毛育刚.《台湾士地改革后农地政策之再出发-迈向地尽其利》,中国农民银行农业金融论丛,1997年1月.
  • 6熊萝祥等.《台湾土地改革纪实》,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1989年6月.
  • 7蔡宏进.《台湾农地改革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硕士论文).1967年10月.
  • 8黄宗煌.《台湾现阶段农地租佃经营之经济分析》,(硕士论文),1979年6月.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50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2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