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0年第12期40-42,共3页
Glob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y Outlook
同被引文献17
-
1谷俊战.德国科技管理体制及演变[J].科技与经济,2005,18(6):31-34. 被引量:9
-
2李松庆,张毕西.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完善策略[J].江苏商论,2007(8):138-140. 被引量:7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R].科学出版社,2003.
-
5安宁,罗珊.科技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4-6. 被引量:7
-
6张辉鹏,吴贵生.欧盟跨世纪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J].经济学动态,1999(11):50-52. 被引量:1
-
7刘清华.英国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15(1):26-27. 被引量:2
-
8焦和平.全球化与欧洲企业的竞争力[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15(1):50-52. 被引量:1
-
9刘辉.欧盟鼓励企业创新的措施[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15(2):22-23. 被引量:1
-
10刘红.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展望[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0,3(2):44-5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王学宾,郑晓乐.中国数字鸿沟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4,23(12):28-30. 被引量:17
-
2李屹立.对当前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05,25(9):6-8. 被引量:8
-
3曹红柳,陈琳.论数字鸿沟与发展我国远程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6):30-31. 被引量:1
-
4那罡.九州通捅破“沟通”障碍[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18):51-51.
-
5刘莎莎.2000—2005年度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论文统计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4):14-16.
-
6肖泽磊,祁华清,郭军华.基于h-b指数的国内科学技术资源研究综述及热点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11):20-26. 被引量:2
-
7李智明.试论创新型试点城市如何完善创新体系[J].甘肃科技纵横,2010,39(5):9-10. 被引量:1
-
8莫亚之.公共图书馆消除数字鸿沟的作用与策略刍议——以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成功实践为借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1):107-109. 被引量:5
-
9苟尤钊,曾国屏.新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科技管理体系关系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7):1-5. 被引量:7
-
10贾钢涛,陈鑫.科技资源统筹研究述论[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9):35-39. 被引量:8
-
1母晓洁.数字电话“十五”期间市场启动[J].电视工业,2000(6):14-15.
-
2李信忠.摩托罗拉:领先的脆弱[J].经理人,1999,0(1):36-37.
-
3郑宏.风起云涌,ISDN市场群雄逐鹿[J].通信世界,2000(13):27-27.
-
4汪晓东.1996年数据通信市场展望[J].通讯产品世界,1996(4):27-30.
-
5欧美诸国ISDN的状况[J].无线电通信参考,1990(2):6-8.
-
6胡胜春.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施ERP[J].数字化工,2005(9):7-11.
-
7胡世良.上海ISDN发展浅析[J].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2001(4):44-45.
-
8薛兴华.世界通信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J].科技信息(吉林),1990(4):8-10.
-
9孙为国.ISDN服务在企业信息网络中的作用[J].梅山科技,1999(1):33-34.
-
10更时尚,更贴近用户——实达网络推出三款ISDN新品[J].计算机,2001(16):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