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0-147,共8页
Chinese Journal of Law
参考文献18
-
1刘根菊.沉默权与严禁刑讯逼供[J].法律科学,2000,18(4):117-123. 被引量:20
-
2孙长永.沉默权与中国刑事诉讼[J].现代法学,2000,22(2):18-23. 被引量:47
-
3王江凌.浅析刑事诉讼法中的沉默权制度[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8(3):15-21. 被引量:4
-
4周国均.严禁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讨[J].政法论坛,1999,17(1):82-95. 被引量:32
-
5房清侠.刑讯逼供与沉默权制度[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5):39-43. 被引量:4
-
6熊志海.诉讼证明的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J].现代法学,2000,22(5):75-80. 被引量:6
-
7樊崇义.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J].中国法学,2000(1):114-120. 被引量:243
-
8肖建华,吴小隆.证据判断的主观性及其客观化[J].研究生法学,2000(3):33-38. 被引量:2
-
9李玉萍.论司法裁判的事实根据[J].法学论坛,2000,15(3):81-86. 被引量:11
-
10章克勤,金泽刚.对沉默权规则的理性呼唤[J].政治与法律,2000(1):21-26.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73
-
1肖建国.程序公正的理念及其实现[J].法学研究,1999,21(3):5-23. 被引量:150
-
2陈光中.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中国刑事诉讼[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5):56-60. 被引量:14
-
3周国均.严禁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讨[J].政法论坛,1999,17(1):82-95. 被引量:32
-
4宋英辉,吴宏耀.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程序保障[J].中国法学,1999(2):117-128. 被引量:69
-
5王圣扬.论诉讼证明标准的二元制[J].中国法学,1999(3):136-142. 被引量:40
-
6何家弘.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历史沿革——对西方证据法的再认识[J].环球法律评论,1999,21(4):32-51. 被引量:55
-
7陈光中,张建伟.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J].中国法学,1998(6):98-108. 被引量:67
-
8陈瑞华.在公正与效率之间——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最新发展[J].中外法学,1998,10(6):93-99. 被引量:59
-
9龙宗智.论坦白从宽[J].法学研究,1998,20(1):45-52. 被引量:64
-
10周国均.控、辩平衡与保障律师的诉讼权利[J].法学研究,1998,20(1):53-64.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551
-
1向燕.综合型证明模式: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证明逻辑[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5):71-91. 被引量:15
-
2杨军.刑法上赔礼道歉的教义学构造[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3):141-159. 被引量:1
-
3谢澍.从“认识论”到“认知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之科学化走向[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1):146-168. 被引量:22
-
4钱莹.经济法与刑法调整市场行为的实体衔接[J].法律方法,2023(3):264-281.
-
5向燕.刑事客观证明的理论澄清与实现路径[J].当代法学,2022,36(3):113-126. 被引量:11
-
6刘燕,樊嘉禄.“如实陈述”与“沉默权”的立法选择评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0-73.
-
7何磊,李卫静.论定罪标准的界定[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6(3):90-92. 被引量:1
-
8唐娟.论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确立与限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
-
9白锐.关于沉默权的考察与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136-137.
-
10何燕萍.中国目前应该确立沉默权制度──《中国尚不具备确立沉默权的社会条件》质疑[J].法学,2001(7):42-4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360
-
1李丽娜,彭波.对暂缓起诉制度的理性审视[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z1):170-172. 被引量:3
-
2唐亮.中国审前羁押的实证分析[J].法学,2001(7):29-35. 被引量:74
-
3汪建成,孙远.关于“零口供”规则的思考[J].人民检察,2001(5):5-8. 被引量:8
-
4黄京平,王兆峰,赵坤辉.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建构[J].人民检察,2001(7):31-34. 被引量:9
-
5孙长永.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及其司法审查比较研究[J].中国法学,2001(4):119-139. 被引量:67
-
6谢海生,彭三军.我国刑事司法功能之检讨及其重构——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视角[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3-20. 被引量:8
-
7宋英辉,魏晓娜.证据开示制度的法理与构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49-54. 被引量:41
-
8龙宗智.再论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J].人民检察,2002(3):5-7. 被引量:24
-
9柴春元,徐建波.“两个基本”与刑事证明标准——第三届检察理论年会热点综述[J].人民检察,2002(3):21-23. 被引量:7
-
10侯伟,李轶木.如何遏制职务犯罪案件当庭翻供、翻证[J].人民检察,2002(5):45-4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0
-
1孙长永.沉默权的是非之争与正当根据(下)[J].现代法学,2001,23(4):55-63. 被引量:13
-
2毕少斌.诉辩交易制度的法理学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1(2):56-61.
-
3殷啸虎,房保国.沉默权的宪法思考[J].现代法学,2002,24(1):101-105. 被引量:7
-
4左卫民.权利话语/实践的艰难展开——1996年中国刑事诉讼法典修改的反思[J].中外法学,2002,14(4):385-405. 被引量:39
-
5魏晓春.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J].当代法学,2003,17(8):52-54. 被引量:2
-
6汪建成.刑事证据理论的哲学基础[J].法学研究,2004,26(6):117-119. 被引量:2
-
7王圣扬,孙世岗.诉讼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2):68-77. 被引量:7
-
8彭真军.论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法制基础[J].当代法学,2001,15(10):31-34. 被引量:2
-
9李伟.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几点建议——基于人权保护原则[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4):67-70. 被引量:1
-
10刘作凌.法律真实说与客观真实说——刑事判决证明标准之争[J].前沿,2006(9):142-145.
二级引证文献150
-
1左卫民.刑事诉讼中的“人”:一种主体性研究[J].中国法学,2021(5):86-101. 被引量:34
-
2宋灵珊.刑事诉讼制度如何生成:法治共性与个性的对话[J].东南法学,2023(2):256-275.
-
3丁娟,张佳婧.沉默权的结构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02-306.
-
4毕少斌.诉辩交易制度的法理学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1(2):56-61.
-
5刘俊俊.浅论诱惑侦查制度的原则缺陷及完善措施[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2):45-47.
-
6陈海平,杨开拓.刑讯逼供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研究——兼论刑讯逼供的防范[J].西部法学评论,2003(4):63-65. 被引量:1
-
7王晓华.共犯言词证据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S2):70-78. 被引量:1
-
8李静.沉默权与我国刑事诉讼[J].西部法学评论,2002(4):61-64.
-
9谭庆德.我国刑诉中证据交换制度概念之内涵探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8):85-87.
-
10贺亚东.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制度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6(3):60-65.
-
1丘伟敬.略谈审查起诉中的证明标准[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4):121-122.
-
2赵杰.论刑事证据的客观真实[J].河北法学,2007,25(2):142-144. 被引量:3
-
3李旸.浅论民事诉讼中的真实[J].法制与社会,2006(24):3-4. 被引量:1
-
4高新杰.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论基础[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6-28.
-
5黄斌.法律真实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要求[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6):4-5.
-
6朱晓敏.浅析民事诉讼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要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69-70.
-
7杨荣新.试谈民事诉讼法的中国特色[J].政法论坛,1983,1(4):88-92. 被引量:2
-
8大兴调研之风 践行群众路线[J].山区经济,2013(5):1-1.
-
9长中.有理无据的官司最好莫打[J].金秋,2008,0(2):29-29.
-
10廖凯辉.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1(11):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