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36
-
1魏映雪.“五年一贯制”是高职专科的发展方向[J].中国冶金教育,2001,6(1):61-62. 被引量:2
-
2严雪怡.积极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14(10). 被引量:3
-
3李红卫.台湾跨世纪技职教育一贯课程改革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4):34-37. 被引量:13
-
4高红梅.关于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若干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2):58-60. 被引量:7
-
5武佩牛.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2):6-8. 被引量:30
-
6台湾.教育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摘要表(高等教育).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bbs/education—development/T00 B.htm?open.shtml,2005-03—26.
-
7董川峰,苏晓毅.2004年上海高校招生录取率接近85%[EB/OL].http://www.china99.com.o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3124.shtml.2005—03—26.
-
8徐敏.沪两万多“三校生”高考举行,录取率高于去年[EB/OL].http://edu.qq.com/a/20040517/0000 55.htm.shtml,2005—03—26.
-
9潘光.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体系性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5—10—20.
-
10李红卫.高职“专接本”:一项早产的好政策[N].中国教育报,2004-09-01.
引证文献6
-
1储常连,徐振轩,张智清.论积极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2):7-11. 被引量:1
-
2李红卫.台湾跨世纪技职教育一贯课程改革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4):34-37. 被引量:13
-
3高红梅.关于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若干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2):58-60. 被引量:7
-
4李红卫.改革开放后我国五年制高职政策回顾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0,26(3):26-29. 被引量:15
-
5王琳.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2012,32(4):62-63. 被引量:5
-
6王永红,王诗瑶.基于五个“对接”的优质教材建设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2):94-9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2
-
1刘庆根,李政.新时期我国五年制高职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13):10-15. 被引量:6
-
2董振华.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台湾职业教育[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8(2):108-110. 被引量:2
-
3翁灿烁.精准定位,科学衔接,搭建医疗器械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以中高职三二分段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14(2):40-41.
-
4王莉方.台湾技职教育课程发展现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5):29-30. 被引量:4
-
5陈雯.台湾高等技职教育课程建设及其启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4):389-396. 被引量:6
-
6李红卫.改革开放后我国五年制高职政策回顾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0,26(3):26-29. 被引量:15
-
7李芳利.加快西藏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西藏教育,2010(8):48-50. 被引量:2
-
8吴跃平.两岸高职教育主要特色分析及其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83-87. 被引量:6
-
9戴成林,张洪华.中国高职对口招生政策新进展[J].高教探索,2011(5):122-126. 被引量:7
-
10王琳.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2012,32(4):62-63. 被引量:5
-
1刘江林,周国贞.浅谈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6):18-20.
-
2构建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J].煤炭职业技术教育,2004(1):47-47.
-
3钱景舫.中、高等职教衔接之我见[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5):17-19. 被引量:2
-
4雷雄,黄晓娜.香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设计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2013(2):13-14. 被引量:2
-
5关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探讨[J].教育研究,1986,7(9):34-40.
-
6刘富凯,骆日桥,刘瑛,孙爽,熊越东,孙京萍.建立面向21世纪的计算机辅助职业技术教育体系[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8(2):41-43.
-
7史秋衡.评香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设计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0(1):109-113. 被引量:6
-
8史秋衡.试析香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设计思想[J].中国高教研究,1999(3):94-95. 被引量:5
-
9李晓娜,张永辉.关于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9(15):102-102. 被引量:8
-
10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新的视野[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36):4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