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7
-
1万平.高职职业岗位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7(7):18-19. 被引量:10
-
2李更良.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7):37-39. 被引量:12
-
3夏启中,解飞厚.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1):78-81. 被引量:25
-
4刘育锋.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0):5-7. 被引量:82
-
5黄日强,邓志军.国外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5):35-36. 被引量:16
-
6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5):43-45. 被引量:138
-
7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15):14-16. 被引量:99
二级引证文献40
-
1刘文胜,任重.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9-9. 被引量:2
-
2刘爱英.中高职衔接主要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1):46-48. 被引量:12
-
3孔风琴.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3(15):142-143. 被引量:2
-
4王岩,李丽蓉,王凡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3(7):23-26. 被引量:6
-
5郑雄.浅论我国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9):167-168.
-
6姚瑞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十大原则[J].广西教育,2013(35):164-166. 被引量:1
-
7顾志刚,吴建平.畅通中高职衔接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高教论坛,2013(10):107-109. 被引量:6
-
8齐永长.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6):889-891. 被引量:10
-
9吴建平,顾志刚.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3+2”培养模式为例[J].科技通报,2014,30(1):230-232. 被引量:4
-
10孔祥杰.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析要[J].职教论坛,2014,30(8):60-62. 被引量:2
-
1周玉香,高鹏.高等职业教育中强化素质教育的几个途径[J].黑河学刊,2001(5):63-64.
-
2王浪,高涵.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的关系之辨——基于文化价值观视域下的审思[J].职教论坛,2011,27(19):40-42.
-
3刘莹.基于能力培养的塑料成型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资讯,2009,7(26):192-192.
-
4樊有平,刘红普.适应两个转变形势要求开创我校职业教育发展新局面[J].机械职业教育,1997(5):2-3.
-
5王桂英.关于提高职工职业技术素质的建议[J].煤炭经济研究,2003(2):75-75.
-
6刘艳红.谈中职生《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体会[J].职业技术,2011(6):57-57.
-
7王雪.高职院校营销专业职业技术素质教育研究[J].北方文学(中),2015,0(11):190-190.
-
8王吉东.关于《医药商品基础》课程的设置探讨[J].药学教育,2001,17(4):53-54.
-
9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8(7):34-36.
-
10王元生.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文化氛围的构建[J].大众科技,2008,10(6):166-16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