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论》研究史上的三次高潮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伤寒论》研究史上曾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在宋代,第二次在清初,第三次在本世纪的初中叶。这三次高潮标志着伤寒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反映出人们对《伤寒论》学术价值认识的深化,同时也给当今中医学的发展问题研究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作者
黄煌
机构地区
南京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10-13,共4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论》
研究史
学术特征
分类号
R22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6
1
徐灵胎,伤寒论类方序,1984年
2
陈实,章太炎与<<伤寒论>>,1983年
3
林亿,伤寒论序,1963年
4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1959年
5
章太炎,伤寒仿释序,1958年
6
陆渊雷,伤寒论仿释,1958年
7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1957年
8
章次公,伤寒质难序,1950年
9
陆渊雷,陆氏论医集,1933年
10
陈修园,长沙方歌括,1916年
同被引文献
56
1
符友丰.
从鼠疫流行看《素问·热论》奥蕴[J]
.河南中医,2001,21(1):15-18.
被引量:2
2
塔衣尔江,王利军.
张仲景温热病学术思想浅探[J]
.新疆中医药,2004,22(4):1-3.
被引量:1
3
贾春华.
古方派对中国近代《伤寒论》研究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4):5-9.
被引量:3
4
郝印卿.
伤寒六经气化学说寻根──六经气化简论之一(续)[J]
.山西中医,1994,10(4):46-50.
被引量:3
5
何赛萍.
从《伤寒论》谈中医治疗疫病的思路与方法[J]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3):93-95.
被引量:8
6
李永宸,何丽春,赖文.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读法》抉微——“伤寒论”不能读作“寒伤论”[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1):72-74.
被引量:3
7
钱超尘.
20世纪四本《伤寒论》所据底本揭秘[J]
.河南中医,2006,26(11):1-4.
被引量:6
8
冯世纶.
两个六经不能混淆——《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来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582-585.
被引量:11
9
王庆国,李宇航.
《伤寒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6-14.
被引量:11
10
王振国.论近代的《伤寒论》研究高潮[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1):2-5.
引证文献
10
1
李永宸,何丽春,赖文.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读法》抉微——“伤寒论”不能读作“寒伤论”[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1):72-74.
被引量:3
2
何丽春.
略论陈伯坛《读过伤寒论》的研究价值与现状[J]
.新中医,2008,40(2):113-114.
3
周春祥.
《伤寒论》未来研究的观念与战略[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10(2):1-3.
4
农汉才,王致谱.
民国“伤寒新论现象”评析[J]
.中华医史杂志,2012,42(4):208-215.
被引量:1
5
张宏宇,李董男.
先秦两汉时期疫病治则治法浅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2):125-127.
被引量:4
6
杨志敏,范宇鹏,管桦桦,孙海娇,老膺荣.
“类法”研究岭南医学——兼谈岭南扶阳资料的循证研究[J]
.中医杂志,2013,54(23):2006-2007.
7
周曦,曾晓进.
从《四库全书总目》伤寒著作序跋看宋清两代伤寒学之繁盛[J]
.湖南中医杂志,2014,30(9):137-138.
8
樊佳莹,杨东方,马鸣峥.
民国时期日本伤寒医籍出版琐议[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6):1-4.
被引量:1
9
潘振坤,冯雨奇,柯明辉,刘保兴,李兰群,周强,冯世纶.
章太炎《伤寒论今释·序》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8):3913-3915.
10
张人元,戚瑜清,郑洪.
从张志聪三注《伤寒论》论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9):1009-10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何丽春.
略论陈伯坛《读过伤寒论》的研究价值与现状[J]
.新中医,2008,40(2):113-114.
2
林晓峰,王欣彬,陈延滨,李大然.
黄元御与张景岳学术思想的比较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10,38(5):71-73.
被引量:6
3
胡慧良.
疫病过用清热解毒法的流弊分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2):96-99.
被引量:1
4
农汉才.
民国时期《伤寒论》“非杀菌法抗感染”研究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7):922-924.
被引量:3
5
张宁,陈志强,种文强,吕沛然.
历代疫病流行与中医防治概况[J]
.现代中医药,2022,42(4):65-69.
被引量:2
6
杨恺,冯全生.
基于出土及传世文献探索秦汉时期的疫病防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7):3662-3665.
被引量:2
7
费正根,彭敏,司国民.
从风寒一体观辨析“阳明中风”“阳明中寒”[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5):588-592.
8
杨上松,张庭瑞,李钦,温伟波.
基于通利三焦之法探析清瘟解热方的病机及组方思路[J]
.四川中医,2023,41(12):45-48.
9
蔡梦欣,张丽君,佟琳,李莎莎,张晶,储戟农.
张志聪三注《伤寒论》编次体例及变化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10):1721-1725.
10
于欣,陈露.
日本针灸的发展成就与特色研究[J]
.中医学,2023,12(9):2527-2532.
1
吴颢昕.
陈亦人教授谈《伤寒论》研究史上的三大误区[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3):24-25.
2
王振瑞.
经络现代研究史上的伪科学事件[J]
.中华医史杂志,2006,36(4):210-210.
被引量:2
3
杨萃.
中药复方在体外实验的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13,28(10):2229-2231.
被引量:5
4
松林,乌云斯日古楞.
试论中国蒙药的研究概况[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12(1):26-29.
被引量:37
5
程科,唐勇,姜杰,孟辉,夏清华.
《血证论》对脾阴的论述初探[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00-1101.
被引量:4
6
王振国,徐国仟.
论近代《伤寒论》研究的学术特征[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16(4):2-8.
被引量:2
7
烟建华,郭华.
略论中医理论的学术特征[J]
.中国医药学报,1999,14(3):4-7.
被引量:1
8
尹丽慧,沃兴德.
参麦注射液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6):65-68.
被引量:77
9
魏凤琴.
张珍玉同病异治胸膜炎验案[J]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3):183-184.
10
王健慧.
从茅苍术质量评价看生药学的发展[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28(2):139-140.
被引量:2
中医杂志
198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