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上海企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4,共3页
Shanghai Enterprise
二级引证文献9
-
1周宇华,王健.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人才激励机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3):44-46. 被引量:4
-
2陈方丽,胡祖光.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187-190. 被引量:5
-
3陈方丽.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方式及组合研究[J].江苏商论,2007(5):111-113. 被引量:2
-
4陈方丽,胡祖光.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量化方案设计及实施研究[J].科研管理,2008,29(2):89-96. 被引量:5
-
5郭艳平.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制度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21(6):46-49.
-
6欧阳新年.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3):24-29. 被引量:1
-
7陈方丽,胡祖光.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量化方案深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8):34-37. 被引量:2
-
8金莹,马燕玲,刘晓荣.甘肃省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问题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甘肃科技,2015,31(16):1-5. 被引量:1
-
9曹玉贵,苗稳,李一秀.技术要素股份化参与收益分配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网络财富,2008(7):36-38.
-
1于敬凯.如何构建有效的薪酬体系[J].河北企业,2013(6):106-106.
-
2闫淑敏,段兴民.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9(4):21-23. 被引量:7
-
3宗庆后.关于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0(10):7-7.
-
4李泽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考[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0(8):6-7.
-
5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开发进程[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0(6):28-29.
-
6李维.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J].湖南经济,2003(3):30-31.
-
7李泽愚.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0(4):16-18.
-
8朱瑞,蒋智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路[J].经济问题探索,1999(2):52-54. 被引量:4
-
9徐进.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J].中国机关后勤,2000(10):21-22.
-
10魏后凯.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J].中国工业经济,1998(5):70-75. 被引量: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