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5-86,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0
-
1刘云林.教育者美德与善行: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两个维度[J].现代教育论丛,2004(5):9-10. 被引量:9
-
2杨岚岚.试论教育伦理的本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2(4):57-58. 被引量:1
-
3.国家助学贷款用明天的钱圆今天大学梦[N].中国教育报,2002—10—19(2).
-
4杨宝泉.扩招须防质量“滑坡”[N].中国教育报,2000—2—16(4).
-
5[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
6田海平、黄河文.论教育的伦理内涵[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2).
-
7田菁,周海云.体育教育向善说[J].体育学刊,2008,15(4):1-4. 被引量:6
-
8王燕.关于教育的伦理道德价值的思考——兼谈教育的功利化倾向[J].教育探索,2002(11):58-60. 被引量:4
-
9赫鸿雁.当代中国教师面临的教育伦理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1(4):84-85. 被引量:5
-
10彭湃.教育伦理学若干基本问题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3):5-8.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3
-
1周利,国伟.高校体育伦理教学建设探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0,25(S1):80-82.
-
2刘刚,潘华山,陈建新,陈楚杰,黄倩姬.体育类考生报考意愿的模型构建与转释——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13,10(2):98-101.
-
3乔佳宇.教育与服务的关系再探索[J].教育界,2020,0(13):94-96. 被引量:1
-
1顾德希.在教学中体现教学目标的功能[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6(3):18-19.
-
2郭一清.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9):196-197. 被引量:5
-
3陈叶珍.语文教学目标叙写模式探索[J].中学语文教与学(上半月高中读本),2010(8):48-50.
-
4陈叶珍.语文教学目标叙写模式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10(4):7-9.
-
5李敏.当前学校教育中个体社会化的异化现象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7(6):39-41.
-
6刘敏敏.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J].学园,2012(23):148-149.
-
7王燕.让教育回归善的本质——关于教育伦理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论丛,2003(2):12-16. 被引量:3
-
8钱元,马庆玲.圈子与话题的“聚变”效能——校园社交媒体融入学风建设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102-104. 被引量:3
-
9张建春.班级区域自治多功能体的核心要素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6(18):93-94.
-
10梅仲荪.爱国之情从小培养——幼、小、中分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验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1991(3):31-34.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