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重点建设 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
被引量:4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7,共4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8
-
1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名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3):55-61. 被引量:7
-
2王长峰,王化兰.高校“211工程”重点学科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3):41-45. 被引量:19
-
3丁之德.“十五”期间“211工程”学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策略[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3):186-187. 被引量:5
-
4陈学飞.理想导向型的政策制定——“985工程”政策过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1):145-157. 被引量:94
-
5[1]韦钰."211工程"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工程[N].中国教育报,2001.2.8.
-
6国家教委.关于报送《1995年"211工程"中央专项经费安排和使用计划》的报告[Z].教重[1995]2号.
-
7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1999]4号.
-
8金登,约翰·W 著.丁煌,方兴译.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
-
9国家教委.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教重[1993]3号.
-
10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的通知[Z].计社会[1995]2081号.
引证文献4
-
1张国兵,陈学飞.我国教育政策过程的内输入特征——基于对“211工程”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8):1-4. 被引量:21
-
2陶能祥.试析我国高等教育分流的价值目标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1):17-20. 被引量:1
-
3李伟,张斌,刘津平,王萌,苏景宽.中国“211工程”建设的简评与新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852-854. 被引量:3
-
4李涛.高校重点学科评估的内涵、实施步骤和意义[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24(1):43-4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31
-
1丁哲学.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技术构建高校重点学科评价体系[J].教育探索,2008(1):23-24. 被引量:6
-
2谷民崇.我国省级政府投资决策模式转变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1):16-20.
-
3刘阳,袁长吉,牛俊奇,路来金,王冠军.开展学科评估 促进医疗工作发展[J].现代医院管理,2007,5(1):1-2.
-
4张喜爱.高校省级重点学科综合模糊评价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79-81. 被引量:7
-
5卢晓中,刘志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特点及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3):46-50. 被引量:15
-
6赵映川.中间扩散型: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新路径--以“独立学院”的产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19-22. 被引量:3
-
7王战军,郑中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责任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18-21. 被引量:10
-
8张衡,高云.本科高职发展的困境分析与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9,29(21):62-66. 被引量:18
-
9高传勇.中国公共决策的内输入模式及其困境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07-112. 被引量:6
-
10孟凡.从“985工程”、“211工程”看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几对矛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1):29-32. 被引量:7
-
1宋荣荣.做实际工作考研不比本科有优势[J].亚太教育,2015,0(1):24-24. 被引量:2
-
2宋荣荣.英语、数学专业要花两年时间准备[J].亚太教育,2015,0(1):22-22.
-
3王海龙.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学生工作育人模式[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85-87.
-
4狄枚.教学改革与“学为主体”[J].高等教育研究,1983,4(2):18-21. 被引量:1
-
5李德立,柏雪梅.高等教育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15(3):26-27.
-
6吴国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赤子,2015(1Z).
-
7罗三桂.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3):55-57. 被引量:6
-
8张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和对策[J].品牌,2014(11):233-233.
-
9李静兰.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J].才智,2015,0(13):165-165.
-
10从“东方”前往爱尔兰、挪威学习IT[J].成才与就业,2003(8):6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