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规划
被引量:5
出处
《广东水利水电》
2001年第B03期23-25,22,共4页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同被引文献31
-
1史晓红.运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水量预测[J].山西建筑,2007(6):185-186. 被引量:5
-
2丘世钧.红土坡地崩岗侵蚀过程与机理[J].水土保持通报,1994,14(6):31-40. 被引量:50
-
3赵莹雪,赵江洪,陈义彬,李海山.梅州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3):70-73. 被引量:3
-
4孙九林.资源信息学的发展与展望[J].资源科学,2005,27(3):2-8. 被引量:8
-
5黄润秋,徐则民,许模.地下水的致灾效应及异常地下水流诱发地质灾害[J].地球与环境,2005,33(3):1-9. 被引量:57
-
6王应先.测温法调查滑坡地下水新技术[J].中国铁道科学,1996,17(2):34-40. 被引量:2
-
7张萍,查轩.崩岗侵蚀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1):170-172. 被引量:25
-
8余玲,梁晓天,谢薇.基于后发优势的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建设思路探析[J].图书馆建设,2007(4):113-115. 被引量:1
-
9刘玉芳.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我国后发优势分析[J].北方经贸,2007(3):13-14. 被引量:3
-
10重庆市璧山县水利水电局.璧山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R].2006.
引证文献5
-
1唐兆民.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下实现绿色崛起梅州模式的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2008,26(4):57-62. 被引量:1
-
2刘滔,陈晓岚,吴晓宾.重庆璧山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9,35(1):210-211.
-
3王贵妹.韶关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0(2):28-30. 被引量:2
-
4卢冬,胡耀国,彭四清,谢金波.应用浅层地温测量法分析崩岗侵蚀与地下水分布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2):208-216. 被引量:4
-
5杨金权.分析贵阳市花溪区高坡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计算及发展规划[J].能源与环境,2017(6):110-111.
二级引证文献7
-
1唐兆民.广东省梅州清凉山枢纽水质变化及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J].四川环境,2011,30(3):41-48. 被引量:2
-
2程文汉.广东韶关市岩溶发育规律与富水性关系探讨[J].矿产勘查,2013,4(2):224-228. 被引量:1
-
3刘希林,张大林,贾瑶瑶.崩岗地貌发育的土体物理性质及其土壤侵蚀意义——以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13,28(7):802-811. 被引量:36
-
4李万能,金平伟,李岚斌,李红,丘彩娟,冼茂毅,覃金清.南方红壤丘陵区崩岗成因机理的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4,26(3):30-33. 被引量:14
-
5刘静.韶关市水资源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4(9):37-40. 被引量:2
-
6张大林,刘希林.崩岗堆积土体渗透特性及剖面水分特征——以广东省五华县莲塘岗崩岗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2):251-256. 被引量:4
-
7马鹏飞,夏栋,许文年,杨威,罗婷.基于ABAQUS的降雨条件下鄂东南崩岗侵蚀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20(2):46-57. 被引量:1
-
1李广平.梅州市强对流天气气候分析及预报[J].广东气象,1996(1):10-11.
-
2罗碧瑜.两次不同类型强Elnino事件的统计分析[J].广东气象,1999,21(S1):87-88.
-
3曾佛鹏.第二类起始场在梅州市暴雨预报中应用[J].广东气象,1995,18(1):6-7.
-
4李坷凌,宋丽红.濮阳市地下水位下降及其防治[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1):79-81. 被引量:5
-
5廖裕珍,张清华,赖毅明.梅州市近52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广东气象,2015,37(2):37-40. 被引量:8
-
6李洪滨,周洪义.松原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吉林水利,2000(3):30-32. 被引量:1
-
7张学真.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回顾与展望[J].地下水,2001,23(1):6-7. 被引量:7
-
8张桂兰.淄博地区深层地下水水质恶化问题浅析[J].地下水,1994,16(4):170-171.
-
9严留成,李德领,靳中山.驻马店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J].治淮,1999(11):23-24.
-
10刘志斌,薛胤周.电测井法在宝鸡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效果显著[J].陕西地质科技情报,1989(1):6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