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理论力学教材的改革
被引量:1
On the reform of textbooks on theoretical mechanics
摘要
讨论了以复矢量法讲解刚体动力学的优点.
出处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0,共1页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参考文献6
-
1刘延柱.矢量法对运动学关系的系统推导[J].上海力学,1997,.
-
2琚贻宏.复矢量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8,13(1):88-91. 被引量:4
-
3琚贻宏,穆卿妍.复矢量法在虚位移原理中的应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20(3):56-59. 被引量:2
-
4琚贻宏,李晓玲.用复矢量法研究平面机构的运动[J].力学与实践,1999,21(3):31-34. 被引量:6
-
5琚贻宏,河海大学高等教育学报,1997年,5卷,9页
-
6刘延柱,上海力学,1997年,增刊
二级参考文献4
-
1据贻宏,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8年,1期,88页
-
2杨基厚,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1987年,20页
-
3Sun C H,Kinematics and Mechanisms Design,1978年,75页
-
4琚贻宏.复矢量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8,13(1):88-9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9
-
1琚贻宏,杜小振,韩明岚.平面闭链五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4):529-531. 被引量:4
-
2琚贻宏,夏娟,李晓玲.刨床急回机构的动力学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5(3):67-71. 被引量:1
-
3琚贻宏,李晓玲.用复矢量法研究平面机构的运动[J].力学与实践,1999,21(3):31-34. 被引量:6
-
4琚贻宏,穆卿妍.复矢量法在虚位移原理中的应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20(3):56-59. 被引量:2
-
5刘尊义,张跃明,刘克格.模切机肘杆机构连杆的有限元分析[J].机械与电子,2012,30(1):34-36.
-
6袁志华,孙素贞.求解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加速度的简捷方法[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2001,15(1):69-70.
-
7景荣春,郑建国.牵连运动为平面运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1,15(3):48-50.
-
8琚贻宏,李晓玲,琚晖.用复矢量法对冲床中的连杆机构作动态分析[J].机床与液压,2003,31(1):229-230. 被引量:1
-
9琚贻宏,李伟.平面机构平衡问题的复矢量分析法[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5):93-9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
-
1陈定圻,朱为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实践[J].力学与实践,2004,26(5):74-75. 被引量:23
-
2张健.关于“必须、够用”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9):54-55. 被引量:43
-
3蔡广新.适应专科特点,加强能力培养[J].力学与实践,1998,20(4):61-61. 被引量:1
-
4杨永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J].力学与实践,1998,20(4):58-59. 被引量:6
-
5杨永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J].力学与实践,1998,20(5):60-61. 被引量:3
-
6李晓阳,杜惠英,李祥琴.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研究──理论力学教学中能力培养浅析[J].力学与实践,2001,23(1):61-62. 被引量:6
-
1袁志华,孙素贞.求解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加速度的简捷方法[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2001,15(1):69-70.
-
2琚贻宏.复矢量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8,13(1):88-91. 被引量:4
-
3琚贻宏,穆卿妍.复矢量法在虚位移原理中的应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20(3):56-59. 被引量:2
-
4卢新平.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的复矢量法[J].闽江学院学报,2006,27(2):33-36. 被引量:1
-
5琚贻宏.用复矢量证牵连运动为平面运动点加速度定理[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19(1):48-51. 被引量:1
-
6许冰,严亮,刘丽华.电磁场的复矢量表示[J].大学物理,2007,26(4):16-23. 被引量:5
-
7琚贻宏.平面机构运动的复矢量分析法[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18(1):92-96. 被引量:3
-
8张存元,吴锋民.Schwinaer表示的相干态推导[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995,23(3):253-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