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教育家的论争看教育研究的两大范式
被引量:8
The Educational Study Paradigms Viewed from the Debate between Two Educators
摘要
本文通过两大教育家罗杰斯和斯金纳关于“人与教育问题”的争论 。
出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7,共8页
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参考文献8
-
1斯金纳.行为主义的“乌托邦”[M].台北:台湾志文出版社,1994,3..
-
2赫根汉.人格心理学[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425,426,426.
-
3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79.
-
4-.教育原理[M].台北:台湾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9.694.
-
5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520-529,711-712.
-
6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18.
-
7俞吾今.问题域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20.
-
8柏格林.形而上学导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0-31.
同被引文献98
-
1王晓霞.斯金纳《沃尔登第二》中的心理伦理学思想解析[J].道德与文明,1999(1):34-36. 被引量:1
-
2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J].教育研究,1998,19(9):19-28. 被引量:61
-
3乐国安.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关于人的行为原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2,14(3):335-341. 被引量:8
-
4李文军.教育学可操作性辩[J].教育研究,1996,17(11):40-44. 被引量:2
-
5李酉亭,邹芳.行动研究法和教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1):110-116. 被引量:16
-
6于伟,胡娇.现代性的教育观的危机与出路[J].教育科学,2004,20(4):1-5. 被引量:18
-
7张天雪.也谈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0):10-12. 被引量:5
-
8朱志勇.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与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7-12. 被引量:67
-
9滕星,巴战龙.从书斋到田野——谈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19-22. 被引量:51
-
10尧新瑜.试论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J].现代教育论丛,2003(1):7-1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8
-
1滕星,巴战龙.从书斋到田野——谈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19-22. 被引量:51
-
2孙冬梅,黄坤.教育研究范式及方法的变革与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9(2):30-32. 被引量:2
-
3许可峰.中国教育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从分歧到融合[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5):62-68. 被引量:7
-
4易颖俐,杨红娟.教育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轨迹[J].文学教育,2011(12):138-139.
-
5刘尧.我国教育科学研究范式问题与反思[J].中国电子教育,2011(3):1-5. 被引量:3
-
6马勇军,姜雪青,杨进中.思辨、实证与行动:教育研究的三维空间[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0(5):111-122. 被引量:25
-
7陈蓉蓉.遗失的未来——浅谈《透明的红萝卜》[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9):82-84.
-
8方建锋.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思考——兼论教育研究的取向与方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1(2):19-31. 被引量:31
二级引证文献119
-
1谢青松,白然,谢浩.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性制度: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近二十年国内学分银行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0):75-86. 被引量:14
-
2聂薇,何展宁,吴妍.国内外语教学批判性思维研究进展考察[J].中国ESP研究,2023(1):9-18. 被引量:1
-
3海路,李祎晨.论民族教育研究的空间结构——基于费孝通的学术研究路径[J].西北民族研究,2022(4):56-68. 被引量:3
-
4伍红林.从旁观到深度介入:田野研究在教育学中的转化[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1):100-108.
-
5王丽芳,吴石金.谈网络课程开发和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建设[J].高教与经济,2006,19(2):67-71. 被引量:1
-
6杨露.浅析访谈中的“意义共享”[J].科教导刊,2014(12).
-
7李韧青.论阻碍教育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的主要因素[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1-4.
-
8李韧青.教育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的制约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4):123-125. 被引量:3
-
9曾茂林.我国基础教育科研历史使命的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05(8):17-21.
-
10李润洲.论“教师即研究者”何以可能[J].教育科学论坛,2005(10):62-64. 被引量:3
-
1林杰.科学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6):13-18.
-
2周海玲.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教育思想的整合[J].许昌师专学报,1999,18(2):113-115.
-
3诸惠芳.《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外国教育思想研究的一部新作[J].比较教育研究,1994(4):55-56.
-
4肖禹.再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111-114.
-
5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J].新课程实验教材初一语文教案设计合订本,2003(2):25-25.
-
6郑延福.科学主义教育的教学观评析[J].知识经济,2017(1):160-161.
-
7曹煜.论网络环境中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国医疗前沿,2007,2(13):31-32. 被引量:2
-
8张香兰.教育人性的缺失与追寻——对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59-61. 被引量:3
-
9冯永刚.对峙与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教育思潮之比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35-38. 被引量:10
-
10张洪高.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鲜明的人文倾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3(1):58-61.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