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3-84,共2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共引文献211
-
1裴印山.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4):89-92.
-
2喻玲玲.远程教育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66-67. 被引量:2
-
3张俊洪.论创新性教学与师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现代教育论丛,2001(6):1-4.
-
4周峰.试论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1(6):5-11.
-
5周洁.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2):115-118.
-
6景志明.加强艺术教育 提高大学生素质[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3):66-70. 被引量:1
-
7黄成旭.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初探[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2(3):90-92.
-
8刘立军.再谈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J].职大学报,2005(2):117-119.
-
9罗先德.改革“试点”项目研究课程考核方式的几点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5(1):42-45.
-
10李雄杰.浅论陶行知的教育观[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3):86-8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1
-
1[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建设,立足教育[EB/OL].http:www.edu.cn200203-22/3023265-1.shtml.
-
2闫艳,王秀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8(4):14-18. 被引量:55
-
3宇业力,顾友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理论及其时代走向[J].教育科学,2010,26(3):87-91. 被引量:3
-
4李军.关于跨世纪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1999(10):5-6. 被引量:15
-
5曹东勃.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两大困境及其破解[J].高教探索,2011(5):139-142. 被引量:6
-
6李全彩.论高校扩招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1):75-77. 被引量:11
-
7冯海波.一种新的高师教育观:系统开放,双元互动[J].教育科学,2000(2):39-41. 被引量:4
-
8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J].高教探索,2001(1):47-51. 被引量:12
-
9唐海海.师范院校,你有足够的准备吗?──基础教育改革期待新型教师[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9):29-32. 被引量:11
-
10王春英,潘玉驹,钱昌吉,孙广福.高校课程设置: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8):52-55. 被引量:39
-
1谭业庭,王新.论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创造性人才培养[J].教育探索,2000(4):10-11. 被引量:16
-
2贾啸宇.计算机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商情,2012(11):62-62.
-
3王爱华.浅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2):55-55. 被引量:2
-
4吴兴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9(8):22-25. 被引量:1
-
5杨艳.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版),2010(3):60-60.
-
6陈三鹏.试论师范院校的创新教育问题[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20(1):106-110. 被引量:1
-
7姜杰.辅导员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J].科教导刊,2011(34):166-166. 被引量:1
-
8寿达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创造性人才[J].安徽科技与企业,2000(4):19-20.
-
9高淑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3):16-16.
-
10陈厚丰,谢再根.论大学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高教,1999(4):43-46. 被引量: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