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优质小麦新品种
被引量:
15
Evaluating New Wheat Variety by utilizing Grey Relation Amalysi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 ,对 4个优质小麦新品种 (系 )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 (系 )在生产中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认为在依据各性状对品种的重要性不同给出不同的权重系数时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估优质小麦品种 ,对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
李平路
孙合军
张志军
韩清霞
机构地区
山东省种子总公司
出处
《种子科技》
2001年第2期98-99,共2页
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优质小麦
品种
灰色关联度分析
综合评价
比较试验
审定
推广
分类号
S512.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17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3
同被引文献
138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45
参考文献
5
1
张薇,曹连甫,吕新,李天林.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大麦区试品种[J]
.大麦科学,2000(1):8-10.
被引量:15
2
王桂跃,张朝新,蒋炳松.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玉米新品种[J]
.种子,1998,17(1):25-28.
被引量:37
3
陈举林.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杂交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研究[J]
.玉米科学,1994,2(3):22-24.
被引量:25
4
李增禄,赵经荣,陈宛妹,李星华.
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在大豆品种(系)评价上的应用[J]
.中国油料,1990(1):37-40.
被引量:14
5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陈举林,刘桂玲.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高产育种上的应用[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9(2):143-145.
被引量:41
2
黄元仿,周志宇,苑小勇,张红艳.
干旱荒漠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J]
.生态学报,2004,24(12):2776-2781.
被引量:110
3
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2-27.
被引量:622
4
卓德众,刘启华,郭红甫.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1996,4(3):31-34.
被引量:45
5
邓聚龙.灰色系统与农业[J].山西农业科学,1985,(5):34-37.
6
邓聚龙.灰色预测综述[J].世界科学,1983,(7):1-5.
7
苑小勇,黄元仿,高如泰,柴旭荣,贺勇.
北京市平谷区农用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70-76.
被引量:71
8
徐冰,赵淑银,郭克贞.
分形地统计学及其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J]
.土壤通报,2009,40(6):1450-1454.
被引量:4
9
WANG Zong-Ming , ZHANG Bai, SONG Kai-Shan, LIU Dian-Wei and REN Chun-Ying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icultural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12 (China).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Under Maize Monoculture in the Song-Nen Plain, Northeast China[J]
.Pedosphere,2010,20(1):80-89.
被引量:20
10
张敏,贺鹏飞,陈伟强.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3):53-58.
被引量:52
共引文献
203
1
孙正国.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水稻新品种[J]
.农业与技术,2005,25(1):87-90.
被引量:2
2
刘景辉.
灰色系统理论在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职大学报,2004(4):29-30.
被引量:1
3
杨晓容,黄泽素,王通强,代文东,李德珍.
运用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J]
.贵州农业科学,2004,32(4):40-42.
被引量:10
4
李高正,杨俊,李莹,禹涓.
技术改造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5):29-31.
被引量:2
5
周鹏,任建兰.
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预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68-72.
被引量:36
6
魏亚凤,江银荣,潘宝国.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大麦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南京农专学报,2003,19(4):19-22.
被引量:2
7
王敏,张从宇,马同富,姚维传.
大豆品种苗期抗旱性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3):29-32.
被引量:59
8
冯仲仁,陈向阳,鄢恒珍.
基于灰色理论的软基处理方案决策模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6(10):38-41.
被引量:11
9
唐军峰,胡祥昭,汤新福,周延军,文华锋.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桩基承载力预测[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10):41-44.
被引量:5
10
丁希武,周桂芳,刘海燕,周微.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玉米新品种[J]
.种子世界,2000(4):18-20.
同被引文献
138
1
杨文华.
甜高粱在我国绿色能源中的地位[J]
.中国糖料,2004,26(3):57-59.
被引量:52
2
谭少华,汪益敏.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81-84.
被引量:145
3
宋松柏,蔡焕杰.
旱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定量评价模型[J]
.生态学报,2004,24(11):2509-2515.
被引量:36
4
曲祥春,何中国,郝文媛,李玉发.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小麦品种综合评价上的应用[J]
.辽宁农业科学,2004(6):6-9.
被引量:11
5
冯建灿,李淑玲,张玉洁.
灰色关联分析在树木引种中的应用[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28(4):393-398.
被引量:7
6
郑寨生,张尚法,王祥根.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金华市几种种植模式的综合评价[J]
.浙江农业科学,1994,35(2):62-64.
被引量:2
7
贾玉广,金云凤.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红花品种进行评判[J]
.中国油料,1994,16(2):18-21.
被引量:4
8
曾北燕,陈化榜,张春庆,李晴祺.
小麦亲本组合高产潜力的灰色综合评价[J]
.作物学报,1994,20(2):198-209.
被引量:5
9
田伯红,徐玉鹏,李雅静,刘全凤,王静.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草地早熟禾品种评价上的应用[J]
.草业科学,2005,22(7):86-89.
被引量:14
10
袁伟玲,曹凑贵,程建平.
水稻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垦殖与稻作,2005(4):6-8.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15
1
刘春英,孙学映,朱体超,陈光蓉.
新引特色小麦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4048-4051.
被引量:3
2
田伯红,徐玉鹏,李雅静,刘全凤,王秀岭,赵忠祥.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冷季型草坪草种[J]
.草原与草坪,2005,25(2):55-58.
被引量:3
3
田伯红,徐玉鹏,李雅静,刘全凤,王静.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草地早熟禾品种评价上的应用[J]
.草业科学,2005,22(7):86-89.
被引量:14
4
田伯红,徐玉鹏,李雅静,刘全凤,王秀领,赵忠祥,王静.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高羊茅品种初探[J]
.四川草原,2005(9):18-20.
5
彭慧,赵冰,李树和,宋生印.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国内主栽山药品种[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4):8-10.
被引量:13
6
张鹤山,张德罡,刘晓静,刘洋,李文卿.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处理下草坪质量的综合评判[J]
.草业科学,2007,24(11):73-76.
被引量:31
7
袁丽萍,米国全,赵灵芝,任华中.
水氮耦合供应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2):69-73.
被引量:35
8
邵秋红,张树明,何力剑.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冬小麦品种评价中的应用[J]
.种子,2008,27(8):93-94.
被引量:13
9
程建平,熊佑能,费震江,杨利,张舒,张明学.
培两优307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466-14467.
被引量:5
10
王晓亚,文俭平,蒋飞跃,方程.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北京潮河护坡植被质量[J]
.草地学报,2009,17(5):675-67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45
1
郑国保,孔德杰,张源沛,郭生虎,朱金霞.
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1(11):47-49.
被引量:10
2
李艳梅,廖上强,薛高峰,陈延华,孙焱鑫.
减量灌溉下番茄施控释肥的水氮耦合效应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1):134-140.
被引量:8
3
吕彦风.
基于灰色关联方法的信用评分探析[J]
.统计与管理,2009(1):53-54.
被引量:1
4
胡燕.
深圳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价值工程,2005,24(6):12-15.
被引量:5
5
邱兵余,熊玉珍,熊焕华.
赣晚籼39号的产量结构分析与增产途径探讨[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9):24-26.
被引量:1
6
虎陈霞,傅伯杰,陈利顶.
浅析退耕还林还草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4):67-72.
被引量:48
7
张春锋,殷鸣放,刘海荣,滕德奖,王金英.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树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1):70-73.
被引量:15
8
张鹤山,张德罡,刘晓静,刘洋,李文卿.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处理下草坪质量的综合评判[J]
.草业科学,2007,24(11):73-76.
被引量:31
9
高国栋,赵冰,李树和.
基质栽培对国内主栽山药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4):5-7.
被引量:6
10
胡静,张延龙.
陕西省主要观赏草资源及其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6):105-112.
被引量:38
1
王玺,田龙庄,惠东静.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应用于玉米杂交种综合评判的初探[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0(6):27-30.
被引量:8
2
高素玲,王文贤,娄麦兰,姜书贤.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应用于玉米杂交种综合评判的初探[J]
.玉米科学,1995,3(2):21-24.
被引量:18
3
刘国庆.
灰色关联度分析应用于水稻薪品种的综合评判初探[J]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1,5(4):44-49.
被引量:1
4
解艳华,宋在龙.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晒烟新品种初探[J]
.延边农学院学报,1996,18(3):169-171.
被引量:1
5
谢小丹,陈顺辉,巫升鑫,潘建菁,彭怀俊.
烤烟新引品种的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2):160-163.
被引量:59
6
赵佃英,李寅书,胡婷婷,钱程,张国立,赵仁贵.
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J]
.吉林农业科学,2011,36(1):4-7.
被引量:7
7
余成,钟许成,李柱,杨盅波,卢超,杨丽丽,符建法.
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岳优2115的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6(3):139-141.
被引量:2
8
赵义.
花生新品种引种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0):62-64.
9
杨晓艳.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小麦新品种的探讨[J]
.上海农业学报,1994,10(1):13-19.
被引量:10
10
倪焱.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二代棉铃虫进行预测[J]
.生态学杂志,1989,8(5):55-57.
种子科技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