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气中CO_2浓度与我国季风气候区域气温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CO2 浓度与我国东亚季风区域的相关分析可知 ,CO2 浓度的增加与我国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边缘热带的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是导致这些区域增温的主要因素之一 ;7月增温效应以北亚热带为界 ,北亚热带以北地区相关不显著 ,以南地区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
刘桂莲
张明庆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
出处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3-55,共3页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气温
相关分析
大气
中国
季风气候
二氧化碳浓度
温室气体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P642.4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刘桂莲,张明庆.
大气中CO_2浓度对北京气温影响的回归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2):108-112.
被引量:2
2
何强 井文涌 等.环境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1
1
刘胜文,游大伟,汤超莲.
海陵岛温度≥10℃活动积温变化趋势的预估[J]
.广东气象,2014,36(1):30-3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09
1
刘健.
微量气体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J]
.气象科学,1992,12(3):310-319.
被引量:5
2
邢新会,刘则华.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04,23(6):579-584.
被引量:28
3
刘爱君.
广东近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趋势[J]
.广东气象,2003,25(4):11-13.
被引量:68
4
周广胜,王玉辉,白莉萍,许振柱,石瑞香,周莉,袁文平.
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
.气象学报,2004,62(5):692-707.
被引量:68
5
刘桂莲,张明庆.
大气中CO_2浓度对北京气温影响的回归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2):108-112.
被引量:2
6
王文兴.
中国酸雨成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1994,14(5):323-329.
被引量:212
7
王玮,王文兴,全浩.
我国酸性降水来源探讨[J]
.中国环境科学,1995,15(2):89-94.
被引量:38
8
黄美元,沈志来,刘帅仁,吴玉霞,肖辉,雷恒池,白春红.
中国西南典型地区酸雨形成过程研究[J]
.大气科学,1995,19(3):359-366.
被引量:32
9
苑学霞,林先贵,尹睿,王俊华.
菌根真菌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11(5):627-631.
被引量:6
10
杨晓红,曾斌,李新国,孙中海.
AM真菌种间差异对枳壳生长及耐热性效应的研究[J]
.菌物学报,2005,24(4):582-589.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3
1
陈宜菲.
浅谈环境科学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21(5):5-9.
2
刘胜文,游大伟,汤超莲.
海陵岛温度≥10℃活动积温变化趋势的预估[J]
.广东气象,2014,36(1):30-32.
被引量:2
3
温彤玥,钟凯,刘润进.
部分气候变化因子对菌根真菌的影响[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4):235-2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白玉梅,韩会庆,郜红娟,张新鼎.
气候变暖背景下贵州省烤烟种植有效积温时空演变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53(3):448-458.
被引量:5
2
赵雨珣,卞天岑,王芸芸,徐徐,谷文,王石发.
樟脑基咪唑盐类化合物合成及其抑菌活性[J]
.精细化工,2020,37(9):1877-1882.
3
刘智贤,高莹云,张泽瑾.
近30a中卫环香山地区≥1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39-40.
1
张玉华,马汉才.
洱海对大理气候的效应及开发利用[J]
.大理科技,1994(1):58-60.
2
田亚男,聂文婷,张水清,Muhammad Shaaban,吕昭琪,殷欣,林杉.
北亚热带红壤丘陵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CH_4通量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环境学报,2015,24(9):1434-1440.
被引量:4
3
LONG Hao,TAN Hongbin,WANG Naiang,TAN Liangcheng,LI Yu.
Mid-Holocene Climate Variations Recorded by Palaeolake in Marginal Area of East Asian Monsoon: A Multi-proxy Study[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7,17(4):325-332.
被引量:1
4
戴声佩,李海亮,罗红霞,赵一飞.
1960-2011年华南地区界限温度10~oC积温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2014,69(5):650-660.
被引量:68
5
沙万英,邵雪梅,黄玫.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线的影响[J]
.中国科学(D辑),2002,32(4):317-326.
被引量:169
6
薛纪善.
Progresses of Researches on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in China: 1999-2002[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4,21(3):467-474.
被引量:11
7
方虹.
对武汉、宜昌两市城市化增温效应的分析[J]
.湖北气象,2001(3):6-8.
被引量:3
8
周蕾芝,张爱光.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杭州气温的影响[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17(3):301-304.
被引量:6
9
LI DongLing,JIANG Hui,LI TieGang,ZHAO MeiXun.
Late Holocen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inferred from a diatom record[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1,56(11):1131-1138.
被引量:9
10
温室气体的种类和特征[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6):300-300.
被引量:3
气象科技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