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与脑血管疾病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筛选高危人群的意义 .方法 分析了 10 0例有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 .结果 10 0例中有 92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 ,30例最小血流速度 <4c/s,与影像学结果一致 .结论 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
白光
机构地区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电图室
出处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08-108,共1页
Journal of Modern Clinical Medical Bioengineering
关键词
脑循环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病
分类号
R741.0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龙洁,王桂红,白云,王素香.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北京医学,1996,18(1):3-6.
被引量:19
2
邓彦,陈泉坤,何凤萍,陈惜木,白光.
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对无症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的研究[J]
.临床荟萃,2000,15(6):247-248.
被引量:18
3
丁光宏,汪昕,王彦博.
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及其临床应用[J]
.临床神经科学,1996,4(2):110-113.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龚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4,2(2):82-85.
被引量:6
2
何济华.
无症状脑梗塞[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5,3(4):206-209.
被引量:13
3
沈扬,王继琛.
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0-370.
被引量:24
4
汪昕,范薇,朱文炳,丁光宏,覃开荣.
颈动脉系统脑梗塞血液动力学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20(6):349-350.
被引量:39
5
王京,史荫绵,李惜惜,柳兆荣,丁光宏.
兔动脉硬化时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的变化[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2,13(6):543-546.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55
1
张宪忠,汪晓欧,李海燕,潘晓岷,孙爱丽.
奥扎格雷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与脑循环观察[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2):215-216.
被引量:1
2
秦浩,王永坤,陆亚彬.
老年高血压病人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J]
.人民军医,2004,47(9):503-504.
被引量:5
3
林航,杨渤生,陈兴国.
127例卒中患者急性期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特征[J]
.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0):34-35.
4
张长顺,程敏.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43-6845.
被引量:1
5
彭小祥,胡小红,邓小容,邱峥.
晴尔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04,15(12):53-53.
被引量:1
6
林航,杨勃生,陈兴国.
卒中患者急性期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意义[J]
.实用老年医学,2004,18(6):323-324.
7
张岳峰,杨期东,孟辉.
全血粘稠度系数单因素改变引起的大脑中动脉血供改变及治疗价值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1):3-4.
8
亓勤德,段崇浩,秦波.
脑梗死患者智能状态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1,1(3):37-38.
9
张岳峰,谢耀锟,杨期东,孟辉.
全血粘稠度系数单因素改变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发病、治疗机制的理论研究[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1):75-76.
10
孙建华.
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改变和川芎嗪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4):248-250.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5
1
马联胜,魏利华,牛小媛.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动态观察[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2):240-240.
被引量:1
2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被引量:33022
3
刘晓兰.
脑循环动力学检测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42-42.
被引量:3
4
邓彦,陈泉坤,何凤萍,陈惜木,白光.
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对无症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的研究[J]
.临床荟萃,2000,15(6):247-248.
被引量:18
5
沈岳飞,许永成,苏兰花,黄春霞,苏承华.
颈动脉系统TIA的血流动力学与发病机制初探[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5):302-30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刘晓兰.
脑循环动力学检测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42-42.
被引量:3
2
刘媛,韩艳庆.
脑血流动力学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1987-198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陆连第,刘雪莲,刘晓兰.
皮质下白质脑病脑循环动力学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183-1184.
被引量:1
2
刘媛,韩艳庆.
脑血流动力学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1987-1988.
被引量:1
3
孙莉,张小铃,张惠娟.
脑循环动力学检查对脑微循环障碍诊断的意义[J]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3):1834-1837.
被引量:4
4
高聚,姜华,肖展翅.
阿加曲班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17,21(4):714-717.
被引量:12
1
孙乃中,吴杨,程晋成,施尧.
血管性痴呆高压氧治疗与脑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909-3909.
2
朱世明,李晓红,张立,孙晓辉.
高血压病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检测分析[J]
.山东医药,2001,41(17):27-28.
3
张秋风,宋朝晖,王石贵.
综合性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1):64-65.
4
刘帮慧,张祥海.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血管病70例临床观察[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35-136.
被引量:2
5
张开凤,贾春霞.
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2010,17(10):34-35.
被引量:3
6
陈敏,胡春梅,盛伟能,周叶,曹承吉,罗颖,缪志静,孙雁智,提猛,江浩,范凯建.
监测脑血管动力学参数评估甲氯芬酯佐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J]
.上海医药,2003,24(11):518-520.
被引量:1
7
黄杰.
脑动脉硬化的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价值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9):31-31.
8
朱世明,张丽华,张峰.
颈动脉超声与脑循环动力学检测对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J]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0):577-578.
被引量:7
9
张宪忠,王佳春,孙伟峰,杜玉芬,张秀华,王桂兰,李海燕,王丹.
急性脑梗死的脑循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探讨[J]
.中国微循环,2001,5(3):226-227.
被引量:4
10
谭诚,邓彦.
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56-1957.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