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造就新世纪接班人
被引量:
4
Strengthening Collectivis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Fostering Successors in the New Centur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存在 ,决定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这种客观实际要求我们充分认识高校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天津师范大学抓住了关键环节 ,开展了“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实施凝聚力工程”
作者
魏振勃
机构地区
天津师范大学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年第4期11-13,共3页
Leading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集体主义教育
高校
学生
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民族凝聚力
实践活动
分类号
G645.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D648.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
1
黄进.
当代大学生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构建[J]
.学海,2005(6):88-90.
被引量:6
2
杨丽君.
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观的教育[J]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80-82.
被引量:2
3
李海峰,张莹.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0(1):75-77.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4
1
郭怡梅.
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思考[J]
.科技资讯,2007,5(25):246-247.
被引量:2
2
袁伟菊,袁金祥.
当前高校坚持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刍议[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16(4):302-306.
被引量:5
3
宋晓维,田润澜,梁永胜.
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状态和理想模式[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9):55-57.
被引量:1
4
张彪,孙志,肖月.
大学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模式和理想状态[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3(2):127-12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时晓歌.
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18(2):156-159.
被引量:2
2
邓朝霞,罗湛,刘仕云.
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J]
.今日科苑,2010(2):220-220.
被引量:1
3
胡晓玲.
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探析[J]
.管理观察,2011(35):84-85.
4
包斯日古楞.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214-215.
被引量:1
5
李丹丹.
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21):143-144.
被引量:3
6
李丽梅.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青年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探讨[J]
.青年与社会,2019,0(3):171-171.
7
罗晶晶,陆伟家.
独立学院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模式探索及成效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4(7):159-160.
8
刘洋.
高校90后大学生集体观念初探[J]
.科教导刊,2010(10):22-23.
被引量:3
1
薛瑞丰,韩明儒,杨国欣.
略论共建“洛工”凝聚力工程[J]
.大学教育科学,1997(4):27-31.
2
顾伟民,王戎.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学校改革发展[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1,9(S1):74-76.
3
张寄文.
建设“凝聚力工程” 完善校长负责制[J]
.上海教育,1995,0(4):7-8.
4
蒋高远,张久勇.
抓好“凝聚力工程” 搞好后勤服务[J]
.滁州学院学报,1999(1):62-64.
5
马文革,刘苏宁.
学校建设的重要课题:凝聚力工程[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0(3):14-16.
6
王丽萍.
努力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5(5):34-35.
7
潘新华.
高校学生党支部凝聚力工程的实践创新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1,31(6):36-38.
被引量:11
8
滕耀升.
学校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六大策略[J]
.教育现代化,2000(4):24-25.
9
吴建平.
桃江县:全力实施“凝聚力工程”[J]
.湖南教育(下旬)(C),2011(7):24-24.
10
戴梅红.
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凝聚力工程”工作的探讨[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2):13-15.
被引量:2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