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36,共4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9
-
1郭亨杰.《简论中国大陆的学校心理教育》[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
2郑日昌 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3宋尚桂.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济南大学学报,2000,(3):43-47.
-
4班华.心育刍议[J].教育研究,1991,(5).
-
5姚本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0(4):26-29. 被引量:92
-
6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97页.
-
7高湘萍,刘湘玲编著.《学校心理病理学》.1996年版,第197页.
-
8张胜勇著.《反思与建构-20世纪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37、341页.
-
9《潘菽心理学文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91~92页.
共引文献104
-
1陈雯,余陆维,王坚.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考古,2006(3):347-350. 被引量:1
-
2王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教育探索,2008(2):122-123. 被引量:10
-
3宋尚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基本特点[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73-76. 被引量:13
-
4钱家荣.试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2(1):43-47. 被引量:1
-
5龚晓林.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的思考[J].理论导报,2010(12):53-54.
-
6赵洁阳.河北省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09,0(2):83-83.
-
7姚立新.学校心理辅导站来访学生的调查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5):10-12.
-
8毕世响.教育范式·教育思维·教育智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5):1-5. 被引量:2
-
9刘世清,姚本先.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7):127-129. 被引量:33
-
10陈博.略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04(11):94-9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23
-
1班华.探索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7):7-9. 被引量:9
-
2何昭红,覃卫国.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3):60-64. 被引量:5
-
3刘翔平,周俊华.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57-60. 被引量:52
-
4田汉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7(6):107-111. 被引量:21
-
5祝新华,陈群.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J].教育研究,1998,19(2):42-48. 被引量:32
-
6贾晓波.素质教育中的“心育”问题[J].教育科学,1999(1):47-50. 被引量:13
-
7俞国良,林崇德,王燕.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3):49-53. 被引量:33
-
8叶一舵.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教育学刊,1997(2):34-37. 被引量:15
-
9孙健敏.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J].心理科学进展,1994,4(2):55-61. 被引量:12
-
10刘华山.试论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区别及联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3):1-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25
-
1钱家荣.试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2(1):43-47. 被引量:1
-
2卓潇,姚本先.学校心理学研究伦理问题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4):4-6. 被引量:2
-
3余支琴.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7):76-78. 被引量:32
-
4陈育新,江立成.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6(1):94-97. 被引量:2
-
5曾天德,江琦,张大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问题及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160-164. 被引量:1
-
6周永国.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8(10):5-5.
-
7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48-155. 被引量:47
-
8陈家麟,王兆轩.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反思[J].教育评论,2008(5):30-34.
-
9黄静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1):17-18.
-
10何元庆,王永辉,陆照海,卓潇.芜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0):1239-124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83
-
1陈佳宜,郝宏伟,石丹丹,马敏娜.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中医药院校心理教育的本土化运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3(14):179-181.
-
2肖梅.浅析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J].心理月刊,2020,0(7):55-55.
-
3苏志强,马郑豫.童年期抑郁情绪发展的异质性与可预测性:2年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1):84-91. 被引量:3
-
4彭晓庆,聂清德.高校体育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作用机理研究[J].体育视野,2023(19):104-106.
-
5黄晓芳.加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对策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3):199-200. 被引量:5
-
6黄忠.浅谈绿色营销理念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7(5):131-132. 被引量:1
-
7钱家荣.试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2(1):43-47. 被引量:1
-
8易阳.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河南本土化[J].戏剧之家,2013(7):121-122. 被引量:1
-
9陆静静,黎天业,黄玉赟.国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2014(10):226-228. 被引量:5
-
10赵瑞芳,钟秋莲,赵琳玲,董兆怡.高职院校心理服务模式迈向专业化之路[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3):34-36.
-
1林雅瑜.新时期高中心理教育策略探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5):63-63.
-
2第五部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选——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心理教育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00(Z05):144-148.
-
3彭贤智,田胜利.高中心理教育实践模式探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23(6):69-71. 被引量:2
-
4高玲,孙晓红.“翻转课堂”在《生化研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6,14(25):79-80. 被引量:1
-
5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培训会在京召开[J].中国音乐教育,2011(11):56-56.
-
6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困境与变革[J].现代教育论丛,2000(6):43-45. 被引量:4
-
7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11):95-95. 被引量:112
-
8杨火生.明日花开别样红——对深入开展校本研究的思考[J].江西教育(教学版)(B),2009(7):67-68.
-
9鲁威,赵敏.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对比及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0):1382-1386. 被引量:22
-
10张楠.当今教学论研究的主要趋势和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4):37-3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