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6-48,共3页
Editorial Friend
同被引文献9
-
1徐柏荣.期刊编辑学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
2张世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79-179,268.
-
3沈浚成.校对手册(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版.
-
4童华峰.编校合一的弊端及其改进[J].编辑学报,1998,10(1):14-15. 被引量:19
-
5王慷.试论“编校分合”[J].编辑之友,2000(4):10-12. 被引量:6
-
6姬建敏.校对中的几种心理现象剖析[J].编辑之友,2000(4):41-42. 被引量:2
-
7崔恩烈.校对定位及编校不可合一[J].编辑之友,2000(6):43-45. 被引量:7
-
8陈仲芳.编校“猎错”中定势心理的影响[J].编辑之友,2000(2):42-43. 被引量:2
-
9张元芬,俞军,杨志明.正确认识和处理科技期刊编校合一[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6):401-403.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8
-
1张兰.浅论学术期刊的校对工作[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140-144. 被引量:7
-
2王健.论教育理论期刊的校对工作[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7(4):132-134. 被引量:1
-
3吴兆荣.浅谈编校合一中的校对定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310-311. 被引量:9
-
4王雅琢.提高校对质量的若干措施[J].青年记者,2006(14):55-56. 被引量:1
-
5王菊香.《护理学杂志》在校对中实行轮校与责任编辑负责制的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854-855. 被引量:2
-
6孙艳.“编校合一”模式下的高校学报校对质量[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6):127-129. 被引量:13
-
7吴静,任凤国.对高职学报编校合一的探讨[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8,20(2):88-92.
-
8刘火苟.“编校合一”校对工作中认知错觉的预防策略——以高校学报为例[J].出版参考,2023(10):80-84. 被引量:1
-
1张焰.试论认知心理因素对校对工作的影响[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4):107-109.
-
2王炜.培育校对主体健康心理的应对策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2):83-85.
-
3景晓莉,余隋怀,王小亚,赵艳.注意与记忆在视觉显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4):97-99. 被引量:7
-
4刘海.出版校对体制改革与校对质量提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4(4):132-134.
-
5徐建文.校对的“察”与“断”[J].出版科学,2002,10(4):50-50. 被引量:1
-
6孟繁胜.校对人员注意力深层机制的研究和探析[J].编辑之友,2001(6):50-52. 被引量:4
-
7程浩.校对美[J].中国出版,1996(2):44-44.
-
8陈桃珍.校对主体多元与管理统一[J].出版广角,2001(12):32-33.
-
9吴惠娟.校对的学术价值[J].中国出版,1999(3):33-34.
-
10周倩芸.小议当前美术类出版物校对的眼力[J].编辑学刊,2016(4):101-10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