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2001年第1期202-224,共23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150
-
1程瑶田《九考》凡四卷,在程氏自己所编写的《通艺录》中(清嘉庆八年刊本)。
-
2引文据郝懿行《尔雅义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影印本.全书共3册,其中第1册是《释诂上》、《释言》、《释训》、《释亲》,第2册是《释诂下》、《释宫》、《释器》……(以下排列方式与传统的相同).该书将《释诂上》与《释诂下》分列于不同的地方,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该书每篇页码都始于一,且每两页页码相同.本文姑依该书.
-
3见《辞源》、《新字典》(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一七年初版)稷条。此外《辞海》又误从李时珍说,以稷为穄。惟《中华大字典》,从桂馥说,以稷为粟。贾祖璋、贾祖珊:《中国植物图鉴》(上海,开明书店一九三七年版)又从苏恭说,以稷为黍。作者查了几种常用的辞书,几乎每本都不同,其杂乱可知。
-
4刘宝楠《释谷》(《皇清经解续编》卷千七十五至卷千七十八,南菁书院刊本)。
-
5详见Renard,C.LifeandWorkinPrehistoricTimes(NewYork,1929),pp.120-132.
-
6.《史记·周本纪》[M].中华书局,1975年.116页.
-
7《诗经·周颂·噫嘻》。
-
8《诗经·小雅·甫田》。
-
9友人曹诗成先生曾撰《诗经中蔬菜植物考》,考出《诗经》中的菜蔬凡五十种,十九种皆属野菜,且多今人所不食者,曹此书惜尚未刊布。
-
10李善:《文选·东都赋》注。
共引文献718
-
1陈景云.试论儒家思想的困厄和复兴[J].文教资料,2006(17).
-
2李守庸.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
3朱大渭.儒家民族观与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及其历史影响[J].中国史研究,2004(2):37-64. 被引量:14
-
4王振海.公共职位任用制度沿革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2(6):38-40. 被引量:4
-
5徐亚文."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J].中国法学,2004(4):46-54. 被引量:28
-
6刘影,陈垣光.文化交汇,丰彩灿然——喜读《阿Q正传》莱尔英译本[J].中国翻译,2002,23(4):81-83. 被引量:22
-
7邓明.论今字产生的一种特殊途径[J].语文研究,2002(3):9-12.
-
8金惠敏.孔子思想与世界和平——以主体性和他者性而论[J].哲学研究,2002(2):35-42. 被引量:9
-
9刘清平.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J].哲学研究,2002(2):43-47. 被引量:96
-
10赵敦华.中国古代价值律的重构及其现代意义[下][J].哲学研究,2002(2):48-5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49
-
1李建平.从新出土秦汉简牍文献看“稷”的所指及其历时演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5):144-156. 被引量:2
-
2张兴香,李雍,吴晓桐,宋艳波,栾丰实,薛新明,金正耀.黄河流域出土龙山时期扬子鳄骨板的多种同位素分析[J].人类学学报,2021,40(1):75-86. 被引量:8
-
3赵志军.小米起源的研究——植物考古学新资料和生态学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35-38. 被引量:23
-
4张文祥.宝鸡渭水流域是我国粟(谷)作文化发源地之一[J].农业考古,1999(3):188-189. 被引量:5
-
5何双全.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2000(5):4-20. 被引量:85
-
6藤本强,高蒙河.略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磨臼[J].农业考古,1998(3):224-229. 被引量:10
-
7严文明.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J].考古,1997(9):71-76. 被引量:36
-
8李毓芳.浅谈我国高粱的栽培时代[J].农业考古,1986(1):267-270. 被引量:9
-
9李发林.古代旋转磨试探[J].农业考古,1986(2):146-167. 被引量:33
-
10何双全.居延汉简所见汉代农作物小考[J].农业考古,1986(2):252-255.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20
-
1李建平.从新出土秦汉简牍文献看“稷”的所指及其历时演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5):144-156. 被引量:2
-
2侯亮亮,薛鹏锦,王晓毅,陈靓.东周至两汉时期小麦在山西的推广:以屯留余吾墓地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20(2):455-471.
-
3宋吉香.建国以来有关粟(Setaria italica)的研究综述[J].农业考古,2006(4):163-167. 被引量:2
-
4何红中,惠富平.古粟(Setaria italica Beauv.)研究综述[J].中国粮油学报,2010,25(4):121-128. 被引量:7
-
5何红中,赵博.古代粟名演变新考[J].中国农史,2010,29(3):12-19. 被引量:9
-
6高荣.汉代河西粮食作物考[J].中国农史,2014,33(1):21-29. 被引量:14
-
7张军涛.释甲骨文“斧枲”--兼论殷商大麻栽培技术[J].中国农史,2016,35(5):15-21. 被引量:3
-
8唐淼,王晓毅,侯侃,侯亮亮.山西晋中小南庄墓地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试析小麦在山西的推广[J].人类学学报,2018,37(2):318-330. 被引量:9
-
9刘爽.程瑶田《九谷考》论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3):16-19.
-
10赵利杰.先秦两汉高粱古名考[J].农业考古,2019,0(1):36-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8
-
1董好胜,王琦,闫鹏,许艳丽,张薇,卢霖,董志强.乙矮合剂对谷子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3(6):181-189.
-
2李建平.从新出土秦汉简牍文献看“稷”的所指及其历时演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5):144-156. 被引量:2
-
3侯亮亮,赵杰,邓惠,陈小三,陈涛,陶大卫,郭怡.稳定同位素和植物微体化石证据所见山西忻定盆地4000a BP前后的生业经济[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50(3):369-379. 被引量:6
-
4赤列次仁.也谈粟在史前西藏的传播[J].中国藏学,2023(3):10-19.
-
5侯亮亮,薛鹏锦,王晓毅,陈靓.东周至两汉时期小麦在山西的推广:以屯留余吾墓地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20(2):455-471.
-
6苏海洋.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带状起源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832-11834. 被引量:5
-
7巩江,倪士峰,李文娟,骆蓉芳,侯恩太,祝尔乐,赵斌.狗尾草属药学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76-7877. 被引量:2
-
8王万盈,何维娜.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2):117-124. 被引量:1
-
9袁楠楠,魏鑫,薛达元,杨庆文.海南黎族聚居区山栏稻的起源演化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2):202-207. 被引量:10
-
10胡阿祥.华夏正统与城市兴衰:古都南京的历史特质[J].南京社会科学,2013(12):141-148. 被引量:2
-
1赵宏伟.80年代:雨水润生机[J].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09(10):22-23.
-
2阎万英,梅汝鸿.古代栗子的种植及贮藏[J].农业考古,1986(2):377-382.
-
3郭羽.漫话成都茶馆[J].农业考古,1991(4):107-107.
-
4陈有清.先秦高粱名称考[J].农业考古,2001(1):229-230. 被引量:6
-
5邓成彬.石碾(外一章)[J].散文诗,2006,0(15):73-73.
-
6徐庆全.人有病,干鸟事[J].中国新闻周刊,2013(31):86-86.
-
7何璞.“市井”考释[J].卷宗,2012(7):135-136.
-
8孙满.古桦树遐思[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1999,0(4):41-42.
-
9陈小鹏.土地的芳香——为农场场友相聚而作[J].四川农场,2004(2):24-24.
-
10莲子.诗经里的溱与洧[J].教育视界,2016(32):7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