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历史时期陕南地区与区域外的联系,除了少数栈道外,主要依赖汉水及其支流丹江,但清代初年汉水并未起到商业贸易孔道的作用。诚如康熙《汉志郡志》卷7所言:“汉南一路,万山环巩,一线崎岖。所产竹木不能成筏下流,所收粟米不能登舟出运。内即不出,外亦不入,所谓独坐穷山,食用一尽,则唯坐困而已。”这种闭塞状况只是清初陕南经济的一个表征,其内涵则是农业生产水平低、规模小和区域内部市场发育不好。乾隆初年以后,随着外省农民大量徒入和农业拓殖的展开,陕南市场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从组织形式看,既有以传统集市为主的初级市场,也有新出现的集散中心市场;从专业类型看,既有粮食、生漆、茶叶、木耳等农副产品市场,也有木材、造纸等手工业产品市场。这些市场借助汉水与长江中游的商品市场相联系,从而并入一个更大的市场网络之中,初步发展的市场体系又反过来使陕南农业的社会环境同乾隆以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和新的条件下,陕南的土地占有系统和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其历史命运如何?本文拟对此略作探讨。
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41,共11页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