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针对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中相互关联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和项目提示。
作者
杨西岳
机构地区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特色产业
产业化
开发项目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3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1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12
参考文献
1
1
杨冬生.
林业建设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
.四川林业科技,1998,19(4):1-8.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18
1
刘兴良,杨冬生,刘世荣,杨玉坡,马钦彦.
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基本途径及其生态对策[J]
.四川林业科技,2005,26(1):1-8.
被引量:10
2
苏万楷,李裕,黄家灿,肖家明.
木槿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及开发潜力[J]
.四川林业科技,2005,26(2):80-83.
被引量:27
3
汪明,刘建,刘兴良,骆建国,杨玉坡.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区划及其生态屏障建设与布局[J]
.四川林业科技,2005,26(3):11-19.
被引量:6
4
周古鹏.
四川林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
.四川林业科技,2006,27(1):59-62.
被引量:8
5
李流恩,孟水明.
关于雅安市集体与个人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1):109-111.
被引量:3
6
王玉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人才问题及对策[J]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2):69-72.
被引量:3
7
喻晓钢,梁鹤鸣,刘文才,左谦,舒实,何光荣.
德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6):88-90.
被引量:3
8
刘小冬,姜卫兵,翁忙玲.
论木槿属树种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315-320.
被引量:21
9
慕长龙.
四川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1999,20(2):16-22.
被引量:13
10
吴玉龙.
关于加快嘉陵白鹭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J]
.科学与财富,2012(4):55-55.
同被引文献
118
1
吴钦孝,汪有科,韩冰,吴瑞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林草资源和植被建设[J]
.水土保持研究,1994,1(3):2-7.
被引量:24
2
朱志诚,黄可.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地带植被恢复演替初步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6(1):94-100.
被引量:36
3
胡鞍钢,温军.
社会发展优先:西部民族地区新的追赶战略[J]
.民族研究,2001(3):12-23.
被引量:82
4
王占孟.
模拟天然植被演替规律建设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研究[J]
.甘肃林业科技,1995,20(1):41-49.
被引量:11
5
胡玲.
强化林业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J]
.四川林业科技,2005,26(4):102-104.
被引量:2
6
刘耀森,左正强.
退耕还林中几个核心关系的思考[J]
.林业资源管理,2006(2):16-18.
被引量:3
7
王长胜.2001年中国经济展望[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8
朱向东.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49.
9
张落成.中国21世纪粮食地区结构变化研究[A].见: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农业与发展—21世纪中国粮食与农业发展战略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308-333.
10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退耕还林工程中期评估报告[R].,2003..
引证文献
10
1
刘静,杨利峰.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发展的角色定位[J]
.兰州学刊,2004(5):121-123.
2
焦峰,温仲明,李锐.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环境效应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26-29.
被引量:40
3
贺金红,廖允成,胡兵辉,程天矫.
黄土高原坡耕地退耕还林(草)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2):110-114.
被引量:24
4
王守洪,李梅.
对达县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
.四川林业科技,2006,27(3):63-66.
被引量:6
5
张洪斌,张兆田.
退耕还林的背景分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19(2):50-51.
被引量:3
6
周林.
小径材加工机械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四川林业科技,2002,23(1):74-76.
7
代仕高,周厚兰,王光剑,邱丹,陈思多,牟菊英,马光良,孙鹏.
四川退耕还林产业资源发展区位优势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2015,36(4):65-71.
被引量:1
8
林波,刘庆,游翔,庞学勇.
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
.山地学报,2002,20(4):438-444.
被引量:14
9
鲁绍伟,黄选瑞,李帅英,王玉华,张英娜.
退耕还林的背景分析[J]
.河北林果研究,2003,18(1):20-23.
被引量:8
10
孙霞,尹林克,孟林,白根本,王雷涛.
退耕还林还草研究之进展[J]
.干旱区地理,2004,27(2):221-224.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112
1
吴坚,毕华兴,刘广亮,陈攀攀.
基于灰色理论的吴起县适宜退耕还林面积的预测[J]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1):108-110.
2
尚武龙.
延安市宝塔区赵庄流域退耕还林效益评价[J]
.陕西林业科技,2009,33(2):105-108.
被引量:3
3
袁晓波,尚振艳,牛得草,傅华.
黄土高原生态退化与恢复[J]
.草业科学,2015,32(3):363-371.
被引量:21
4
刘四围,宋利霞,王喜军,任秋萍,黄宝坤.
文安县退耕还林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2004,19(B12):440-443.
5
佘新松.
北川羌族自治县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估[J]
.黄山学院学报,2004,6(6):107-108.
6
焦峰,温仲明,李锐.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环境效应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26-29.
被引量:40
7
陈荣清,张立武.
对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调查研究——以礼泉县石潭镇董家村为例[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28(1):3-7.
8
黄俊华.
中国猪毛菜属(SalsolaL.)植物的地理分布特点[J]
.干旱区地理,2005,28(3):325-329.
被引量:30
9
郭广猛,杨丽,谢高地.
泾河流域近五年来植被变化分析[J]
.资源科学,2005,27(4):22-25.
被引量:10
10
李瑜琴,赵景波.
蓝田、长安人工林地土层含水量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5,28(4):511-515.
被引量:9
1
张颂跃.
农机化工作如何适应农业结构调整[J]
.江苏农机化,2004(1):19-19.
2
魏毓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商榷[J]
.辽宁农业科学,2012(3):91-92.
3
钱启东.
西欧畜牧业发达的历史原因——兼谈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问题[J]
.世界农业,1982(6):15-18.
4
赖作莲.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J]
.陕西农业科学,2000,46(10):44-46.
被引量:1
5
陈永星.
用电话指导机手诊断并排除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故障[J]
.农业机械,2006(06B):152-152.
6
魏喜陆,闫立春,陈庆彬.
关于水稻冷害指标调整问题的商榷[J]
.垦殖与稻作,2000(2):9-10.
被引量:4
7
张平.
浅谈我国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J]
.新农村(黑龙江),2014,0(20):36-36.
被引量:2
8
宋安勇.
东北玉米,一场事关未来的耕种——东北地区种植结构实地调查[J]
.中国农资,2016,0(19):3-3.
9
任凤丽.
夏季猪舍降温及改进饲养管理方法[J]
.兽医导刊,2015,0(22):68-68.
10
段长俊,钱辉.
产业化要抓好“五个结合”[J]
.农村天地,1999(11):9-9.
四川林业科技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