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抗心律失常肽的研究进展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80年Aonuma等从牛的心室肌中分离、提取出一种活性多肽,具有强大的抗心律失常及抗血小板血栓形成作用,命名为抗心律失常肽(Antiar-rhythmic peptid,AAP),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作用类似奎尼丁,现综述如下。 一、AAP的结构特点及体内分布 1.AAP的结构特点:AAP由47个氨基酸组成,其神经末端为组氨酸,分子量约5500~10000,在体内较稳定,半衰期约10分钟,抗心律失常作用在离体心肌细胞上及药物诱发动物心律失常模型上证实,作用类似肾上腺素,不能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
作者 王成章
出处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2期110-110,共1页 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S. Dhein,N. Manicone,A. Müller,R. Gerwin,U. Ziskoven,A. Irankhahi,C. Minke,W. Klaus. A new synthetic antiarrhythmic peptide reduces dispersion of epicardial activation recovery interval and diminishes alterations of epicardial activation patterns induced by regional ischemia[J] 1994,Naunyn - 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2):174~18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