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24
-
1庄恩岳.迎接21世纪的挑战[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
2庄恩岳.迎接21世纪的挑战[M].中国审计出版社.
-
3李轶琳.对改革我国国家审计体制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4,0(4):17-18. 被引量:1
-
4蔡春,李江涛,刘更新.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依据、作用机理及路径选择[J].审计研究,2009(4):7-11. 被引量:123
-
5牛鸿斌,崔胜辉,赵景柱.政府环境责任审计本质与特征的探讨[J].审计研究,2011(2):29-32. 被引量:30
-
6李璐,张龙平.WGEA的全球性环境审计调查结果:分析与借鉴[J].审计研究,2012(1):33-39. 被引量:42
-
7郑思齐,万广华,孙伟增,罗党论.公众诉求与城市环境治理[J].管理世界,2013,29(6):72-84. 被引量:411
-
8唐任伍,李澄.元治理视阈下中国环境治理的策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2):18-22. 被引量:48
-
9李季泽.新世纪国家审计发展的条件与趋势[J].财贸经济,2001,22(1):71-74. 被引量:7
-
10张玉,李齐云.财政分权、公众认知与地方环境治理效率[J].经济问题,2014(3):65-68.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6
-
1薛景和,裴育.中、俄、巴、泰四国国家财政审计体制比较[J].时代经贸(下旬),2008,6(1):91-92. 被引量:1
-
2周烨,高维新.重构我国国家审计模式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25(10):156-157. 被引量:2
-
3胡笳.我国国家审计模式重构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4(4):88-89. 被引量:5
-
4沈丽丽.环境责任视角下审计监督全覆盖实施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0(28):114-115. 被引量:1
-
5沈丽丽.环境责任视角下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路径选择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0(17):37-41. 被引量:1
-
6胡笳.我国国家审计模式重构的探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2):195-197.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孙文基.开展政府效益审计必要性和对策的新思维[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0(3):6-8. 被引量:8
-
2裴文英.对政府绩效审计若干问题的探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0(6):21-24. 被引量:18
-
3朱佳华.浅析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7):116-117. 被引量:3
-
4董延安.论我国国家审计的困境与审计模式的重塑——基于公共经济权力控制的视角[J].事业财会,2008(1):11-12.
-
5倪国爱,王为.试论国家战略审计[J].铜陵学院学报,2013,12(6):38-43. 被引量:5
-
6陈娜.浅谈政府绩效审计[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6(7):77-78. 被引量:1
-
7高珊,杨馥羽.不同审计模式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21):155-157.
-
8姜思加.宪法视角下的国家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4):227-228.
-
9白雅静.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环境审计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7):99-100. 被引量:3
-
10洪宇,岳帅伯.企业环境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4):44-49.
-
1王丹,李冬.世界审计模式的比较与我国国家审计模式的重塑[J].技术经济,2001,20(6):53-54. 被引量:2
-
2刘开瑞.各国国家审计模式的分析与中国审计模式的选择[J].当代财经,1994(7):46-49. 被引量:6
-
3高珊,杨馥羽.不同审计模式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21):155-157.
-
4齐梅.论国家审计模式发展变化的规律[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39-40. 被引量:1
-
5世界第二 中国品牌价值[J].黑龙江金融,2015(10):5-5.
-
6中国品牌价值6.31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二[J].辽宁经济,2015(10):6-6.
-
7邢俊芳.21世纪国外审计发展趋势[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8(3):41-42. 被引量:1
-
8曹芳敏.不同国家审计模式下审计独立性的比较[J].中国市场,2008(27):58-59. 被引量:4
-
9沈永贵,陈汉文,林起核.加入WTO与国家审计模式重构[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11):17-19.
-
10王雅敏,孙家和.论新时期国家审计模式改革[J].国际经贸探索,2003,19(1):23-25. 被引量:3
;